中國消費者報北京訊(記者董芳忠)“臭豆腐,醬豆腐,,臭豆腐饒香油,,醬豆腐蘸窩頭?!薄熬┏墙匈u大王”臧泉江一陣陣洪亮的吆喝聲響徹前門正陽橋牌樓附近,,吸引了眾多中外游客駐足觀看、拍照,。
9月19日,,“聊吆喝,話老字號”主題活動在大美中軸觀光巴士上拉開序幕,。記者乘坐觀光巴士從正陽門箭樓附近出發(fā),,一路循脈著北京老字號,聆聽歷久彌新的吆喝聲,,感受老字號的守正創(chuàng)新和文化底蘊,。
“京城叫賣大王”的吆喝聲迎來游人的陣陣掌聲。董芳忠/攝
隨著觀光巴士“鐺鐺”的鈴聲,,伴隨著“京城叫賣大王”的吆喝聲,,乘客一下從現(xiàn)在穿越回過去。前門外王致和南醬園舊址,、慈禧賜名臭豆腐“青方”,、大阿哥叫賣臭豆腐等傳奇故事也在京味畫家楊信的畫作和講述中一幕幕展開。楊信回憶,,過去小商販提著柳條筐在胡同里叫賣,,老百姓主食也大多是玉米面窩窩頭或貼餅子。
京味畫家楊信展示舊時北京中軸線前門大街的風(fēng)貌,。董芳忠/攝
在觀光巴士上,,前門外老街坊張忠強說,他從小生活在北京的胡同里,,聽著鴿哨聲,、蟈蟈聲和小販的吆喝聲長大的。印象最深的,、至今還能學(xué)唱的就是賣臭豆腐的吆喝“臭豆腐,,醬豆腐,鹵蝦小菜醬黃瓜哎”,。張忠強說,,那些回蕩在胡同深處的叫賣聲,蘊含著道不盡的老北京情懷和濃濃的煙火味,讓人回味無窮,。
高亢的吆喝聲,、婉轉(zhuǎn)的叫賣調(diào),字正腔圓,,有韻有轍,,悠揚悅耳,易懂耐聽……這也正是臧泉江等許多老北京吆喝的傳承人將吆喝變成藝術(shù),、保留“消失的老北京聲音”的不倦追求,。在楊信的畫作中,也經(jīng)常以老北京的市井生活,、多彩民俗為主題,,老字號也是楊信創(chuàng)作靈感的來源。
正陽門,、永定門,、天壇、天安門廣場,、故宮,、景山公園、萬寧橋,、鐘鼓樓……一座座奇絕壯美的建筑,,坐落在世界上現(xiàn)存最長、最完整的城市軸線上,,觀光車一路前行,,吆喝聲和中軸線的故事也伴隨著京城美景和時代的車輪前進。申遺成功的北京中軸線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從歷史走向現(xiàn)代,,中軸線繁榮了沿線的商業(yè)、文化和獨一無二的京味民俗,。
觀光巴士一路向前,,到達北京中軸線北端鐘鼓樓。在鐘鼓樓廣場上,,一根扁擔(dān)挑起兩個柳筐,,筐里放著各種腐乳產(chǎn)品?!熬┏墙匈u大王”臧泉江宏亮悠揚的叫賣聲再次響起,,讓在場的市民和游客驚喜不已,還有不少人跟著臧泉江學(xué)習(xí)起了各種吆喝,。如今,,曾經(jīng)耳熟能詳?shù)慕匈u聲早已不是單純的喊話,,而是成為有節(jié)奏和曲調(diào)的聲樂藝術(shù)。這一聲聲的叫賣聲,,是北京胡同里一道充滿煙火氣的獨特風(fēng)景,,更是北京胡同里的一張京味文化名片。


官方微信公眾號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