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小學生等未成年人觀看電腦,、手機等各類電子屏幕的時間增多,,視力受損風險明顯增大的“商機”,不少商家千方百計“套路”家長為孩子購買價格更高的“護眼神器”防藍光眼鏡,。
那么,,防藍光眼鏡究竟效果如何?怎樣才能真正保護好孩子們的視力?新華社記者展開調查。
商家:推銷“套路”深
“放大危害”是部分商家的重要推銷手段,。
記者在南京市城區(qū)隨機走訪了多家眼鏡店,,發(fā)現(xiàn)均設有防藍光眼鏡專柜。記者以擔心孩子近視為由向商家咨詢,,一家知名連鎖眼鏡店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電腦、手機等電子屏幕產生的藍光會導致孩子近視度數(shù)加深,,嚴重的甚至會導致黃斑病變等疾病,。記者發(fā)現(xiàn),多家店鋪銷售人員的說辭與此類似,。
“藍光可直接透過普通鏡片直達眼底,,對眼睛傷害很大。”廣州越秀區(qū)一家眼鏡門店的銷售人員用“藍光筆”為記者演示防藍光眼鏡功效,。該店員強調,,近來為孩子配用防藍光眼鏡的家長越來越多,都怕孩子傷了眼睛后悔,。
“夸大效果”“自抬身價”等“操作”也很常見,。
記者發(fā)現(xiàn),多家電商平臺上,,標榜“線上聽課專用”“網課專用減緩近視”“網課伴侶緩解視覺疲勞”的防藍光眼鏡大量出現(xiàn),。
為促銷,不少產品宣稱能“阻隔屏蔽約95%藍光”,,有的則承諾能“有效預防近視”,,還有部分自稱是美、德,、日等國“洋品牌”,。
專家:用處不大、害處不小
多名眼科專家和行業(yè)人士向記者表示,,當前藍光危害被顯著放大,,“防藍光”產品功能被夸大,,部分產品質量堪憂,消費者權益難以妥善保障,。
北京同仁醫(yī)院眼科主任魏文斌表示,,目前社會上存在對藍光危害的過度解讀。
南京市兒童醫(yī)院眼科主任陳志鈞介紹,,藍光波長在380-500納米區(qū)間,,主要來自太陽光,其他來源包括熒光燈,、LED電子屏幕等設備,。屏幕中的藍光強度大約僅為自然光的幾百分之一甚至幾千分之一。如果不是常年在大洋海面,、冰山雪地等強藍光環(huán)境下工作,,或每天十幾個小時用電腦辦公,一般人包括正常上網課的未成年人不必過度擔心,。
此前中消協(xié)組織的測試結果顯示,,大部分代表性電子產品的藍光危害值均在安全范圍內。
陳志鈞還表示,,藍光導致近視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jù),。導致近視的主因在于看東西距離太近、長時間室內用眼,,不能接受全光譜陽光照射也是重要原因,。
另外,市場上防藍光眼鏡的效果也多“名不副實”,。多家鏡片制造廠商透露,,當前市場上多數(shù)防藍光眼鏡并不能有效阻隔高能有害藍光,所謂“百分百阻隔藍光”更是多為虛言,。
某鏡片公司負責人謝公興稱,,不少自抬身價的“洋品牌”防藍光眼鏡其實都產于國內。同時,,一些缺乏必要技術知識的商家使用一些低價的,、不適合眼鏡用途的非光學材料制作防藍光眼鏡高價出售,侵害消費者健康與財產權益,。
未成年人盲目使用防藍光眼鏡,,還可能遭受傷害。“‘百分百阻隔藍光’鏡片會產生明顯偏色,。”謝公興還透露,,這類鏡片往往會將有益藍光一并阻隔,對于正處在視力發(fā)育期的未成年人來說,,長期佩戴可能有損視力,、傷害生物節(jié)律,,“過度攔截藍光影響褪黑素分泌,,干擾睡眠,。”
國家眼鏡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副主任劉紅軍建議,應將防藍光眼鏡等視光產品納入醫(yī)療器械產品監(jiān)管范圍,,提高行業(yè)準入門檻,,打擊不具備必要技術資質從事生產、驗配防藍光眼鏡的商家,。
觀點:健康用眼更重要
全國人大代表畢宏生,、全國政協(xié)委員馮丹藜等多名代表委員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呼吁加強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多名眼科專家和業(yè)內人士認為,,養(yǎng)成健康用眼習慣,,比佩戴防藍光眼鏡更有利于保護視力。
“與其佩戴防藍光眼鏡,,不如每天沐浴陽光2小時,。”陳志鈞認為, 多到戶外感受自然光,,這是目前被證明防控未成年人近視的有效做法,。
《兒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近視預防指引(更新版)》提出,兒童青少年在線學習,,盡可能選擇大屏幕,、屏幕分辨率高、清晰度適合的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時,,調節(jié)亮度至眼睛感覺舒適,不要過亮或過暗,。
魏文斌建議,,使用電子產品要盡量遵循“20-20-20”口訣,即看屏幕20分鐘以后,,要抬頭遠眺20英尺(6米)外20秒以上,。
同時,針對涉及視覺健康的視光產品取消許可證管理后行業(yè)準入門檻過低,、缺乏要求商家明示產品關鍵指標硬性規(guī)范等問題,,專家建議應盡快查漏補缺。
“普通消費者根本分不清其中的‘貓膩’,,除非去專業(yè)的檢測機構檢測,,維權成本很高。”溫州一位有20多年從業(yè)經驗的眼鏡企業(yè)負責人告訴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