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訊(記者孫蔚)“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17歲的紅軍戰(zhàn)士劉寶順,帶上犧牲戰(zhàn)友的祝福,,念著班長繡在紅旗邊緣的這句話,,撐著紅旗班那面旗幟獨自走出了草地……這催人淚下的一幕,,反復(fù)出現(xiàn)在全國首部大型紅色主題沉浸情景劇《再回延安》的演出現(xiàn)場,。
沉浸式情景劇是近年來才崛起的劇種,《再回延安》是由“再回系列”知名導(dǎo)演張冬,、叢明玲創(chuàng)作的紅色行進式情景體驗劇,,已在延安紅色旅游新地標——延安紅街,連續(xù)上演了近百場,,幾乎場場爆滿,。
《再回延安》以一本老紅軍的長征日記為故事主線,講述了“爺爺”劉寶順作為一名紅旗班的戰(zhàn)士如何在戰(zhàn)友的呵護下順利到達陜北的故事,。“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這句話出自魯迅先生的雜文集《熱風》,它代表著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曾在至暗時刻給人以力量,,也是《再回延安》整部劇的靈魂。
作為國內(nèi)首部紅色室內(nèi)情景體驗劇,,《再回延安》不同于以往鏡框式的“坐著看”,,而是采取了行進式的“走著看”沉浸形式,同時利用聲光電,、真實風雪等高科技手法,,打造多重體感互動的體驗。一幕幕真實的場景與一位位動情的演員,,將觀眾帶回到了長征時期的崢嶸歲月,,讓人感慨萬千。
《再回延安》演出現(xiàn)場,。
《再回延安》自開演后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讓臺詞嵌入靈魂,震撼心靈的往往是最樸素的,。”張冬表示,。觀眾們大為感動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行進式觀看方式和逼真的演出效果。爬雪山一幕中,,觀眾的真實體驗是“頭頂嘩嘩的飄著雪花,、身邊呼呼的吹著冷風”,紅軍戰(zhàn)士們每一次從高聳的雪道上跌落,,都揪動著觀眾的心,。而當看到鮮紅的旗幟在白皚皚的盡頭矗立時,所有人瞬間又同時看到了希望,。最后一幕,,全劇劇情高潮到來時,一面巨大的紅旗緩緩下落到觀眾的頭頂,,讓觀眾抬頭凝視,、伸手觸摸,極大調(diào)動了觀眾的情緒,。
張冬表示,,“我們制作這部劇的一個初衷就是讓青年一代更直觀地了解紅色文化與歷史,做到薪火相傳,。”


官方微信公眾號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