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一則大媽用超市糖果代替找零的視頻在網上火了,。視頻里,,一位大媽在超市收銀臺前,,掏出袋中攢下的糖果一顆一顆來“付款”,,最終成功“付款”,??匆娏舜髬尩挠埠诵袨楹?,網友們不淡定了,。有網友說“干得漂亮”“你大媽還是你大媽”,有網友表示 “大媽干了我一直想干而不敢干的事情”,,更有網友表示“她用魔法打敗了魔法”,。(據10月12日《瀟湘晨報》報道)
超市購物找零時 “零錢變糖果”,已成為時下不少超市的 “通用做法”,,很多人都遇見過,。尤其是對不會使用網絡支付的老年人,遭遇的幾率更高,。而對于“零錢變糖果”,,很多時候不管顧客愿不愿意都得接受,一方面是沒得選,,超市就是這樣“找零”;另一方面可能很多時候是小錢,,很多人礙于面子、懶得計較,,覺得沒必要大動干戈,。
更關鍵的是,“零錢”變成的 “糖果”往往質量不怎么樣,,不少人可能并不實質消費,,很多時候只能閑置或扔掉,一次兩次,、一顆兩顆糖果可能覺得沒什么,,但是時間長了,次數多了,,不僅浪費大了,,消費者權益受損現象也更突出了。“零錢變糖果”實質上是一種介于強制和半強制之間的變相售賣,,很多人對此自然有意見,。
也正因為這樣,此次的新聞一出,,很多網友都感同身受,,有網友甚至直呼“干得漂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但問題是,,這種行為真的值得提倡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道理很簡單,這些本身就質量不怎么高的糖果,,如果都像這位大媽這樣在當時“零錢變糖果”時不反對,,等到積攢一定量時再 “攢糖付尾款”,,那如何保障糖果不過期,、如何保障糖果經多人之手后的食品安全問題,這些無疑是一個未知數,。
此外,,不得不說的是,像這樣“攢糖付尾款”的處理方式,,不管是對保障食品安全,,還是維護自身權益,本質上并沒有多少直接益處,,只能增加對抗情緒,,銷蝕依法依規(guī)正確處理類似問題的社會正能量。
本次事件中,,當事超市的老板在拍照等情況下接受了 “攢糖付尾款”,,事情似乎得到了圓滿“解決”。但值得思考的是,,如果遇到一個不接受“攢糖付尾款”的對象,,本事件中的大媽又該如何處置?是無奈把攢下的糖拿走,還是升級進行另一方式的“戰(zhàn)斗”?以此次當事大媽 “攢糖付尾款”的對抗思維,,很可能是后者,。
的確,超市等經營者“零錢變糖果”,,存在著不合理乃至違規(guī)違法的成分,,但作為消費者,對其說“不”,,應該有正確的方式,,那就是依法維權,在法治的框架內智慧行事,,切不可為解氣而意氣用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