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劉銘)“一年掛靠收益10多萬元,、包報名,、包拿證、不過退費……”近年來,,一級注冊消防工程師考證市場持續(xù)火熱,,網絡廣告、電話推銷鋪天蓋地,,不少消費者受這種宣傳的誘惑,,報名加入了考證大軍,一步一步落入培訓機構布下的陷阱。近日,,四川省消委會發(fā)出消費警示,,提醒消費者掛證違法,不要為了掛證而盲目考證,,千萬不要輕信培訓機構的“包過”承諾,。
考證陷入包過連環(huán)套
成都消費者黎女士大專畢業(yè),專業(yè)是市場營銷,,沒想到會和注冊消防工程師扯上關系,。直到去年下半年的某一天,她在網上看到很多一級注冊消防工程師考證培訓的廣告,,聲稱拿到證掛靠出去,,一年就有10多萬元的收入。黎女士不由得動了心,。
于是,,黎女士在百度上搜索“一級注冊消防工程師”,立即彈出很多培訓機構,,她選擇了最靠前的一家點擊進去,,在對話窗口中輸入了姓名和電話號碼。很快,,培訓機構的“老師”回電了,,加了她的微信。一場培訓騙局連環(huán)戲就此開場,。“老師”告訴黎女士,這個證很吃香,,掛證年收入10多萬元,。然后,“老師”每天給她發(fā)短信,,還剩多少名額,,制造緊張氣氛。
2019年8月5日,,黎女士交費4500元報了“VIP百天內訓特招班”,,在網上開始培訓。黎女士并不擔心考試,,因為對方承諾“包過”“如果沒有過退費80%”,。
同年9月24日,“老師”發(fā)消息稱,,有8個內保名額,,保送拿證,直接掛靠到單位,返還50%的學費,,條件是報名參加“VIP考前突擊尊享班”,。于是,黎女士又花了6000元買保送名額,。
同年10月23日,,“老師”又說,從2020年起必須要有BIM工程師證同時掛靠才行,。如果沒有,,消防工程師證考下來了也沒用,掛靠不到單位,。黎女士再一次交費2680元,,購買了一個所謂的“VIPBIM啟航直通班”。
同年11月9日,,黎女士走進考場,,看到自己的準考證上的單位好像是“天然氣公司”??荚囶}十分陌生,,培訓題“一道都沒有”。
今年3月,,黎女士上網查成績,,發(fā)現自己沒過。“老師”解釋說:“今年的名額卡得很嚴,,你是屬于第二批的,,所以把后面報名的人都刷掉了。繼續(xù)學,,明年絕對可以拿到這個證,。”至此,黎女士才知道自己上當了,。
包報名、包掛靠是慣用伎倆
像黎女士這樣的受害者還有很多,。記者了解到,四川省多地市場監(jiān)管部門,、消費者組織最近接到大量關于一級注冊消防工程師考證培訓的投訴和舉報。截至6月18日,,《中國消費者報》四川記者站就接到126件投訴,,涉及多家培訓機構,。
記者調查發(fā)現,,一些培訓機構通過網絡廣告,、電話推銷,、短信群發(fā)等各種形式,大肆宣傳“掛證掛靠賺錢”,。同時,,這些培訓機構以“官方指定培訓”“內部絕密資料”“押題保過”“代報名”“保送中央單位”等虛假欺騙信息甚至偽造公文等違法手段,招攬不具備報名條件的學員參加培訓,、報名考試。
江蘇消費者徐先生只有高中學歷,,不符合“大專以上學歷”的報考條件,,推銷人員承諾“包報名”,可以通過操作讓他“暫時性的學歷是大專”,。最后,,他不僅交了3800元學費,還被欺騙交了2.1萬元參加保過密訓班,。
四川省消委會指出,培訓機構咨詢師在向消費者推銷課程的過程中,,并沒有詳細了解消費者是否具備報考條件便一概承諾包報名,、保過,、包掛靠,個別培訓機構甚至承諾幫學員購買假學歷報名,。廣告宣傳,、推銷承諾欺騙消費者,,同時以霸王合同條款規(guī)避退費,,是這類培訓機構的慣用伎倆。消費者一旦交了錢,,退費比登天還難。
“有的培訓機構提供的服務協議涉嫌存在免除自身責任,、排除消費者權利、加重消費者責任的情況,,如包含‘如果考生未正確填寫個人信息,,培訓機構有權拒絕退費或重修’‘考生無權因考試報名條件變動導致無法報名為由要求退費’等條款,。”四川省消委會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掛證違法且風險大
黎女士說自己并未打算從事消防工作,誘惑她報名考試的就是掛證,。記者查詢《注冊消防工程師管理規(guī)定》發(fā)現,,其中明確規(guī)定注冊消防工程師不得變造,、倒賣、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轉讓資格證書、注冊證或者執(zhí)業(yè)印章,。可見,,掛證行為是違規(guī)的,。
記者還了解到,,對一級注冊消防工程師資格考試中違規(guī)培訓、代報名,、虛假承諾等行為,監(jiān)管部門始終保持著高壓嚴打態(tài)勢,。據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不久前就通報了一批典型案例,并提醒消費者別輕信培訓機構宣傳,,違規(guī)考證存在很大的法律風險。
2017年8月,,只有高中學歷的學員S依照某公司的網絡廣告信息,以及該公司網站“簽約保障通過”“解決所有報考難題”等虛假違法宣傳,,繳費19380元參加該公司培訓并委托其代報名。后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向學員S發(fā)出《違紀違規(guī)處理決定書》,,指出其存在“以其他不正當手段取得相應成績證明”的行為,,根據相關規(guī)定給予其“當次全部科目考試成績無效”的處理,。學員S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該公司返還19380元,。經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初審、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雙方存在惡意串通、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既妨害了國家的正常考試管理秩序,,又妨害了社會公共消防安全,,認定其合同關系無效,,并綜合考慮雙方主觀過錯程度,,判處該公司按70%比例,退還學員S共計13566元,。
四川省消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面對考證熱潮,,還需冷靜思考,報考各類資格證書前,,要詳細了解自己是否具備報考條件,通過正規(guī)渠道查詢國家政策,,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判斷,不要盲目跟風考證,。其次,要選擇具有合法資質的培訓機構,,多方了解培訓機構服務質量和口碑。簽訂合同或協議時認真閱讀相關條款,,不要輕信培訓機構或所謂咨詢師的承諾,注意妥善保管合同和發(fā)票等消費憑證,,發(fā)生糾紛有效維權。四川省消委會同時呼吁主管部門加強行業(yè)監(jiān)管,,加大對違法違規(guī)行為的懲處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