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 從安逸舒適的城市到偏遠荒蕪的小鄉(xiāng)村,從保險事業(yè)從業(yè)者轉變?yōu)榈氐赖幕鶎臃鲐毟刹?,陳登華以真情和實干踐行著黨員的為民初心,,自2016年2月加入江蘇省委駐漣水幫扶工作隊以來,已走過4個年頭。
懷有扶貧之真心,,謂之慈
4年崢嶸歲月,、4年砥礪前行。2016年,,在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淮安漣水支公司工作了30多年即將退休的陳登華主動請纓下鄉(xiāng)扶貧,。作為一名黨員,陳登華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以打好“項目落地攻堅戰(zhàn)”,、增進民生福祉為己任,將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扶貧工作的追求目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投身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去,。
在駐村幫扶的4年歲月中,,各級黨委一直給予陳登華高度的關心與支持。從2016年的義興鎮(zhèn)苗戴村,,到2018年的岔廟鎮(zhèn)百子村,,陳登華將省公司黨委的使命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扎根基層,,真抓實干,。
脫貧之路任重而道遠,在陳登華看來,,首先要靠黨建引領,。他注重提升黨員修養(yǎng),加強全村黨員黨性修養(yǎng),、提高黨員政治意識,,使每名黨員都參與其中,不讓任何一名黨員做助村發(fā)展的局外人,。
駐村不久,,陳登華就發(fā)現村“兩委”班子脫貧信心不足,他立即召集村干部開會,。為提升組織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他帶領黨員干部外出學習考察,組織黨員到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周恩來紀念館接受紅色教育,,讓黨員們積極參與村委工作。
與此同時,,陳登華開始走村入戶找尋致貧原因,,坐在農家小院,,談未來發(fā)展。他克服貧困戶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困難,,對村民進行走訪、調查和座談,,認真做好每一個貧困戶的走訪記錄,,詳細掌握貧困現狀、分析致貧原因,,找出“貧根”,。
扶持產業(yè)之精準,謂之誠
義興鎮(zhèn)苗戴村位于漣水縣最北端,,位置偏僻,,有426個農戶,其中低收入戶79戶,,貧困人口就有324人,,年收入達一萬元的家庭僅有6戶,無村辦企業(yè)和民營企業(yè),,無任何集體經濟收入,,村委辦公大院破舊不堪。經過兩年的努力,,苗戴村村集體收入18萬元,、低收入戶人均收入6000元等脫貧攻堅指標已經達成,村里的老年保險,、女性安康保險參保率達100%,,群眾風險防范意識顯著提高,切實緩解了困難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局面。
扶貧先扶志,,引入柳編技藝,。為帶動村里留守老人、婦女等低收入群體脫貧,,陳登華苦苦思索,,到處找尋適合項目。經過多方考察了解,,他發(fā)現柳編項目非常適合,,他組織專人前往山東柳編大鄉(xiāng)臨沭縣取經學習,買回材料,、工具,,動員村民們編織,。有的村民編織幾天后產量減少,不想再編了,,陳登華立即上門了解情況,。原來,由于新一批柳籃工藝多了一個步驟,,編起來速度就慢了,,再加上新工藝手藝生疏,浪費材料不說,,還影響了產量,。陳登華了解后立即前往山東,請來柳編師傅開了兩期培訓班,,手把手教授編織技巧,。78歲的苗偉豐,兒子身體不好,,不能做重活,,一家人收入微薄。學習了柳編后,,不僅每個月增加千元的收入,,還在省委駐漣幫扶工作隊開展的柳編大賽中獲得好成績,成為柳編能手,。
結合土地資源優(yōu)勢,,打造“帶不走的扶貧項目”。陳登華帶領村干部到縣陳師鎮(zhèn)同心村,、徐州市云龍區(qū)考察苔韭種植,。經過反復論證,村干部及鎮(zhèn)黨委意見匯總后,,決定成立苔韭合作社,,流轉26畝多土地種植苔韭,既為村集體創(chuàng)收,,又帶動低收入戶到合作社務工,,提高家庭經濟收入。選苗,、購苗,、種植,陳登華和村干部全程追蹤,,那時正值酷夏,,每天陳登華就戴著一頂草帽,頂著三十八九度的高溫,,在苔韭地里轉悠,,不到一個月整個人看起來老了十歲,。苔韭項目的成功實施,帶動了20多戶低收入戶就業(yè),,同時也為村集體帶來可觀的經濟創(chuàng)收,。
百子村位于漣水縣岔廟鎮(zhèn)區(qū)北,全村有7個村民小組,、834戶,、3158人,其中低收入戶占全村總人口比重六分之一,,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2017年該村無集體經濟收入。經過短短兩年,,到2019年底,,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38.36萬元,全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年收入超過6200元,,全部脫貧摘帽,。村民們說,要感謝中國人壽實施的“靶向”扶貧“產業(yè)+保險”新模式,。百子村集體脫貧目標的實現,,有賴于陳登華在后方單位的傾心幫助下為“百子村脫貧攻堅”任務實施的4個扶貧項目:
一是整合幫扶資金,統(tǒng)籌標準化廠房,。協(xié)調整合江蘇省經濟薄弱村扶貧資金60萬元,,市幫扶單位幫扶資金20萬元,鎮(zhèn)政府籌集資金15萬元,,共計95萬元,,購買岔廟鎮(zhèn)工業(yè)集中區(qū)內一幢標準化廠房作為村級集體增收項目,每年收取廠房租金5萬元,,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還帶動周邊農戶就業(yè),。
二是合理規(guī)劃后方資源,,實現集體經濟增收。江蘇國壽兩年間共拿出幫扶資金200萬元,,建設正幫生豬養(yǎng)殖基地,并返租收取租金,,前十年租金為投資額的9%,,后十年租金為投入金額的7%,受益租金由漣水益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按年劃入村集體賬戶,,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8萬元,。
三是組建勞務服務隊,,聚焦碧根果種植項目。百子村地處里下河,,高溫多濕,,適合薄殼山核桃(碧根果)的種植,好管理,,且經濟價值高,。同時,有政府引導,、企業(yè)主導,、科技保障,使得農戶受益,,成為村民的“搖錢樹”,,一舉推開了產業(yè)發(fā)展的大門。為打開產銷的路子,,陳登華協(xié)調淮安匯綠農業(yè)科技公司出資240萬元,、市直幫扶單位幫扶資金20萬元,又募集到扶貧資金140萬元,,共計400萬元,,合資成立淮安綠百旺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百子村組建勞務服務隊,,為公司生產經營提供后援服務,,并優(yōu)先考慮低收入戶用工,由鎮(zhèn)政府和村委會監(jiān)督公司運營,,增加村集體收益12萬元,,帶動了低收入農戶大幅增收。
四是以絲匯情,,建立紡織稅收獎勵機制,。在陳登華多方奔走協(xié)調下,2017年百子村通過招商引資引入總投資1.5億元的漣水建強紡織有限公司,,2018年建成廠房3.2萬平米,,年產仿真絲5千萬米,項目于2018年4月通過市縣驗收并開始試生產,。受益于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獎勵方案,,百子村一季度稅收分紅為3.36萬元。
發(fā)揮保險之價值,,謂之仁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對一個家庭來說,,往往一人患大病,,全家都倒下,,對于貧困或貧困邊緣戶而言,更是如此,。江蘇國壽開展產業(yè)扶貧的同時,,把產業(yè)扶貧和保險扶貧疊加起來,針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扶貧難題,,創(chuàng)新保險扶貧機制,精準識別,,精準發(fā)力,,讓貧困戶看病從此不再愁,使剛脫貧的村民不再因病返貧,。
作為保險戰(zhàn)線上的一名“老兵”,,陳登華同志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積極構建低收入人群保險保障體系,,為困難家庭提供保險保障,。他動員村里的低收入戶人員及漣水縣15個省定經濟薄弱村所有村委村干部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附加意外醫(yī)療保險。有兩名村干部不幸遇到意外事故,,獲賠保險金34.2萬元,,不少意外受傷的困難群眾也獲得了相應賠付。陳登華還引導鎮(zhèn),、村干部積極宣傳小額保險業(yè)務,,針對農民保障水平較低的現狀,結合典型案例宣導,,營造投保氛圍,,擴大承保面。在省委駐漣水縣幫扶工作隊的全力支持下,,陳登華為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及醫(yī)療互助保險,。
多行濟困之實舉,謂之善
陳登華積極推動當地農產品銷售公司與南京蔬菜公司合作,,實行“公司+生產基地+農戶”等形式,,推進消費扶貧;組織村干部及致富帶頭人到南京農業(yè)大學開展2018年新型職業(yè)農民培訓;了解到部分村民家庭情況后,,展開做實“送溫暖”項目,,實施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健康扶貧項目;他還協(xié)調省體育局為鎮(zhèn)敬老院安裝健身器材,協(xié)調省婦聯(lián)為本村建檔立卡戶贈送“母親郵包”;改善村部辦公,、衛(wèi)生室就醫(yī)條件;開展黨建扶貧以及主題教育現場實踐活動,。2018年至2020年,在公司連續(xù)三年為百子村投入100萬元專項幫扶資金的基礎上,陳登華主動推薦,、協(xié)助開展招商引資,強化自身“造血”功能,,壯大村集體經濟,。
這4年,風雨兼程,,同舟共濟,。陳登華表示,下一步,,將在新一屆省委駐漣幫扶工作隊領導下,,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推動脫貧攻堅與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確保低收入農戶和省市定經濟薄弱村持續(xù)穩(wěn)定脫貧、低收入村持續(xù)增收,。(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