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武曉莉)各大平臺開始顯示IP屬地后,,花錢改IP地址的生意又死灰復燃了,最低6.6元就能改,。
到底什么是IP屬地,?為什么要顯示IP屬地信息?公布IP屬地就會被人知道我在哪里嗎,?是不是會侵犯個人隱私,?修改IP地址顯示的技術原理是什么?花錢修改IP地址合法嗎,?有什么隱患,?針對這些大家關心的問題,《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了有關專業(yè)人士。
顯示IP屬地是網絡現(xiàn)實需求
“凡事都有兩面性,,隨著網絡生活與現(xiàn)實生活的彼此適應和不斷交融,,虛擬世界的古老游戲方式,已經落后于現(xiàn)實需求,。”DCCI互聯(lián)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說,,“隨著自媒體的蓬勃發(fā)展,在紛繁復雜的真實社會狀況對應的網絡信息傳播系統(tǒng)中,,必然會出現(xiàn)不對稱的傳播現(xiàn)象,。虛假信息以訛傳訛的手法充斥人們的眼球??傆腥嗽噲D渾水摸魚,,誤導觀眾,在不透明的網絡世界中坐收漁利,。網絡詐騙之所以層出不窮,,也正是犯罪分子利用了種種管理漏洞,才敢橫行無忌,。如果放縱其發(fā)展,,就不利于網絡世界的健康發(fā)展。”
設置IP屬地功能,,規(guī)范互聯(lián)網平臺治理,,營造風清氣正的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已經成為各界的共識,。
新浪微博此前發(fā)布公告稱:“為減少冒充熱點事件當事人,、惡意造謠、蹭流量等不良行為,,確保傳播內容的真實、透明,。”微信珊瑚安全公告也顯示:“為維護網絡傳播秩序,,進一步打擊仿冒搬運、造謠傳謠等行為”,。
“IP屬地簡單說就是你的設備來自什么地方,。比如,如果你在江蘇,,你傳遞的信息都會顯示你在江蘇,,而不是在北京。”360安全專家葛健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說,,“顯示IP屬地就是讓那群隱匿在網絡背后的人無處遁形,,因為網絡應該是信息互通的橋梁,而不是違法的避衣,。”
對于網絡用戶來說,,顯示IP屬地對有效防范電信詐騙也有幫助,,例如境外犯罪分子冒充公檢法機關與用戶聯(lián)絡,屬地信息就可以讓用戶直接識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網友提升鑒別網絡信息真假的能力,,增加網絡內容的真實性和透明度。
修改IP地址是如何實現(xiàn)的
實時顯示用戶IP地址,,讓虛假信息無處遁形,,本來是為了網絡的健康發(fā)展。但隨著IP歸屬地功能的上線,,付費IP代理的生意又開始爆火,,一些不法分子開始通過用技術手段“偽裝”IP歸屬地來牟利?!吨袊M者報》記者發(fā)現(xiàn),,近日,在一些電商平臺上,,已經出現(xiàn)了最低6.66元就能更改手機IP地址,、代理IP、換IP工具,、改歸屬地等服務,。
“修改IP主要是指技術領域常說的IP代理功能,即改變原有設備的網絡出口IP,。目前主要通過VPN類軟件,,將PC、手機等設備連接至VPN所在的網絡中,,通過該網絡進行互聯(lián)網行為,。或借用某些應用具有的代理登錄功能,,將所購買的代理IP與其綁定,,實現(xiàn)該應用的出口IP改變。”葛健說,。
360手機衛(wèi)士團隊相關負責人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說,,目前大多數(shù)的賣家提供的更換IP歸屬地服務的服務器都在國內,都只是短效IP,,且可供選擇的地點也比較少,。由于IP資源的有限性,黑產已開始采用秒撥的方式惡意獲取運營商IP資源,。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秒撥就是利用基礎電信運營商寬帶IP共享的特性,短期內不斷重新?lián)芴枺ㄟ^把多個地區(qū)的秒撥資源打通,,實現(xiàn)混撥,。利用秒撥IP,黑產分子能繞過時間,、地域,、次數(shù)的限制,實現(xiàn)快速變換IP或指定IP歸屬地,。隨著攻防對抗的升級,,黑產也將視線轉移到更為隱蔽的基站IP上,方式有手機熱點,、USB上網卡,、IP魔盒、移動IP代理軟件4種,。
葛健說:“IP修改是為了偽裝身份,,不是一個新技術,主要應用于黑灰產從業(yè)者,,不易被溯源而暴露身份,。此外,還有通過代理來改善網絡情況,,比如加速器等,。尤其是在游戲上的應用。一些海外服務器或游戲用境內的IP無法正常登陸,,或者網絡質量差,,就需要IP代理進行加速。”
公開IP屬地會不會侵犯隱私
IP屬地強制公開卻不能自主關閉,,會不會泄露個人隱私或者個人信息呢,?
“我給公號留個言,就暴露了我的所在地,,可能我并不希望某些人知道我的所在地,。”劉興亮認為,這正是IP屬地公開受到一些人詬病,,以及花錢改IP有市場的原因之一。
“肯定會涉及到隱私,,但我覺得應該分為弱隱私和強隱私,。”劉興亮說,按此次相關規(guī)則,,只是將IP國內顯示到省,、國外顯示到國家,并沒有更詳細的市、區(qū),、街道,、村等,因此并不涉及個人的強隱私,。而大多數(shù)人跨省頻繁流動的情形還是很少的,。
“個人信息和隱私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隱私權肯定屬于個人信息,,但個人信息卻不都屬于隱私,,如個人姓名,屬于個人信息,,但不屬于個人隱私,。”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專家團成員、北京實現(xiàn)者律師事務所律師呂曉晶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說,,“現(xiàn)行法律并沒有對兩者的范圍進行明確的區(qū)分,,也沒有規(guī)定隱私權的具體范圍。我認為,,非經法律授權或個人同意,,不得向社會公開的或者不得向第三者披露的個人信息,均屬于個人隱私權的范圍,。”
他表示,,按照《民法典》規(guī)定,“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guī)定。”
普通用戶使用代理IP有風險
對普通用戶來說,,修改IP屬地,、使用代理IP是有風險的。
非法IP代理是公安機關的嚴打對象,。公安部“凈網2021”行動,,就會同有關部門依法查處非法網絡電視平臺146個,,關停非法寬帶線路1.3萬余條、寬帶上網賬號5000余個,。
對于普通網民使用IP代理上網,,雖然沒有相關的處罰規(guī)定,但使用代理IP還是有一定的風險性,。葛健表示:“網友們發(fā)送的請求會經過代理服務器傳遞,,而免費代理IP一旦被網絡黑客利用,網友通過免費代理IP產生的瀏覽記錄,、賬號密碼等用戶信息,,就都有可能泄露。”
此外,,有時候IP屬地顯示和實際情況不符,,也并不奇怪。
微信公共號“小雜的咖啡館”博主,,在公開IP地址后,,每次都要在文中寫一句“發(fā)表于北京”。但她的IP一會兒顯示河北,、一會兒顯示天津,,她跟粉絲不停地解釋:“真的發(fā)表于北京朝陽區(qū)。”
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情況呢,?據多家平臺解釋,,公開的帳號IP屬地,為用戶最近一次發(fā)文或評論時的網絡位置,,帳號IP屬地以運營商提供信息為準,。
“這是運營商信號在臨近省份飄移造成的。信號地址本來就會有少量的偏差,,有時候還會偏到更遠的地方去,。”劉興亮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