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 李建)用面肥(也叫面引子,、面酵子)做的老面饅頭,,松軟可口,越嚼越香,,還有淡淡的甜酒香氣,,深受人們喜愛。然而,,四川省市場監(jiān)管部門抽檢發(fā)現(xiàn),,有些所謂的老面饅頭其實是不良商家在面粉中加入了甜味劑。饅頭里為啥不能添加甜味劑,?吃了有甜味劑的饅頭有危險嗎,?四川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邀請食品安全領(lǐng)域的專家揭示了個中玄機。
抽檢:老面饅頭檢出糖精鈉
饅頭是我國的傳統(tǒng)面食,,屬于發(fā)酵面制品,。市面上除了常見的白面饅頭外,還有蕎面饅頭,、紅糖饅頭等,,是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從四川省市場監(jiān)管局了解到,,該局今年在抽檢饅頭產(chǎn)品時,,發(fā)現(xiàn)不合格項目中有糖精鈉。四川省市場監(jiān)管局食品抽檢秘書處主任,、高級工程師王健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甜味劑是賦予食品甜味的物質(zhì),,屬于食品添加劑中的一類,主要分為天然甜味劑,,如甜菊糖苷,、羅漢果甜苷、山梨糖醇,、麥芽糖醇等,,以及人工合成甜味劑,如甜蜜素,、糖精鈉,、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人工合成甜味劑化學(xué)性質(zhì)穩(wěn)定,,其甜度遠高于蔗糖。
甜味劑在食品工業(yè)中十分常見,,可以按照國家標準規(guī)定在多種食品中有條件地使用,,糕點、飲料,、蜜餞中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不過,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guī)定,,饅頭生產(chǎn)加工中不能使用甜蜜素,、糖精鈉等人工合成甜味劑,任何饅頭品種都不得“走捷徑”,,通過添加這兩種物質(zhì)來獲得甜滋滋的口感,。
解讀:饅頭為啥不能添加甜味劑
同樣是甜味劑,為啥糕點能用饅頭不能用,?
王健解釋說,,一種食品中是否可以添加某種食品添加劑,需要綜合考量其安全性和工藝必要性,。饅頭作為一種日常攝入量較大的主食,,和糕點在飲食結(jié)構(gòu)中區(qū)別很大,而長期大量食用含甜味劑的食品,,并不是一種健康安全的選擇,。
相關(guān)研究顯示,有些甜味劑如甜蜜素攝入過量,,有可能會對人體的肝臟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造成危害,。特別是對代謝排毒能力較弱的老人、孕婦、小孩,,危害更為明顯,。而如果過量食用含糖精鈉的食品,可能會影響腸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腸的吸收能力,,使食欲減退。
因此,,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對甜蜜素的使用范圍和用量要求作了明確規(guī)定:比如甜蜜素在水果罐頭,、果凍、冰淇淋類 冷凍飲品 ,、固體 復(fù)合調(diào)味料等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為0.65g/kg,在面包,、糕點、方便米面食品(僅限調(diào)味面制品) 中的最大用量為1.6g/kg,,在果醬,、熟制豆類等食品中的最大用量為1.0g/kg,,在果糕類,、涼果類蜜餞食品中的最大用量為8.0g/kg,,在熟制堅果與籽類 食品中的最大用量包括1.2g/kg(脫殼類)和6.0g/kg(帶殼類)兩種。未在本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使用量的食品,,都不得隨意添加甜蜜素。
不法商家使用甜味劑來蒸饅頭,,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為了節(jié)約成本,,甜蜜素,、糖精鈉等甜味劑的甜度比普通蔗糖高出幾十倍甚至幾百倍,這意味著相同的成本,,商家可用于制作更多的饅頭,;二是為了迎合大眾口味,,消費者普遍喜甜,,略帶甜味的饅頭更容易受到消費者青睞;三是缺少相關(guān)知識和意識,,有些商家看到別人用甜味劑改善饅頭的口感銷售效果不錯,,于是也跟著用,。還有些商家對標準理解不到位,搞不清楚饅頭的分類,,覺得饅頭和糕點差不多,,糕點都能用,饅頭也應(yīng)該能用,。
釋疑:吃了有甜味劑的饅頭會有危險嗎,?
既然饅頭不在允許添加甜味劑的食品之列,那么,,這是否意味著吃了含甜味劑的饅頭就很危險呢,?
王健解釋說,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甜味劑既不是“魔鬼”也不是“毒藥”,,在糕點果醬等食品中按照標準規(guī)定合理使用甜味劑是允許且安全的,科學(xué)合理使用甜味劑還能幫助部分人群降低糖分的攝入,,促進人體的健康,。
同時,雖然過量食用合成甜味劑確實會對人體有害,,但慶幸的是,,很多甜味劑的“增甜”效果實在“太好”,,甜到發(fā)齁的饅頭肯定沒人愿意吃,所以不法商家不會無所顧忌的使用,。因此,,如果少量食用了違規(guī)添加甜味劑的饅頭,,不必過于驚慌。建議關(guān)注身體狀況,,有不適感及時就醫(yī)。


官方微信公眾號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