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劉文新)重慶市消委會切實履行法律賦予的訴訟主體職責,加快推進消費民事公益訴訟實踐,,積極探索以行為承擔責任的方式,,捍衛(wèi)消費領域社會公共利益和法治尊嚴,全鏈條,、全方位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記者了解到,近兩年來,,重慶市消委會共提起28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法院均以調解或判決方式,,支持重慶市消委會的全部訴訟請求。被告單位或個人均履行法律義務,,以實際行動賠償公共利益損失,。今年1月,重慶“以行為賠償損失”公益訴訟創(chuàng)新模式被《中國消費者報》評選為2022年度十大消費維權新聞,。專家指出,,重慶消委會積極探索更加清晰更加多元的賠償路徑,是極具意義的法治探索,。
賠償方式獨樹一幟
2021年7月,,重慶市消委會與重慶市人民檢察院共同制定出臺《關于加強協(xié)作切實做好消費民事公益訴訟工作的意見》,在案源線索,、辦案協(xié)助,、支持起訴、資源共享等方面形成消費維權法治合力,。同時,,將涉及未成年人消費合法權益的民事公益訴訟納入合作范圍,這在全國省級檢察機關和消費者組織合作開展中尚屬首次,。
2020年7月16日,,重慶揚啟企業(yè)營銷策劃有限公司通過其微信公眾號發(fā)布文章《重慶已購進口白蝦顧客名單》,泄露10979名消費者的住址,、電話,、姓名、身份證號等個人敏感信息,。重慶市消委會對此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2021年9月2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原被告雙方當庭達成調解協(xié)議:被告在《中國消費者報》上刊登道歉信,,公開賠禮道歉;自調解書生效起1年內策劃,、制作,、發(fā)布其原創(chuàng)的消費領域公益宣傳活動4次以上。
重慶市消委會提起的28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案,,涉及個人信息,、食品安全、商標侵權等多個領域,,相應被告需要履行的“以行為賠償損失”法律責任也各不相同,。
2018年1月,涉案人衛(wèi)某波從非正規(guī)渠道購進假冒注冊商標的白酒并對外銷售,截至2020年12月,,銷售金額達26萬余元,,非法獲利5萬元。2022年5月7日,,重慶市消委會向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訴請法院判令衛(wèi)某波在《中國消費者報》上刊登公開道歉信,并在3年內參加6次消費公益活動,。
今年4月18日,,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開庭審理此案,支持重慶市消委會的全部訴求,。法庭上,,被告衛(wèi)某波表示已認識到自身錯誤,愿意履行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4月26日,,重慶市消委會聯(lián)合相關單位在云陽縣開展“車載便民法庭”+消費教育課堂進基層活動,衛(wèi)某波和另外1起消費公益訴訟案件的被告胡某兵趕到活動現(xiàn)場,,和消委會工作人員一起發(fā)放宣傳資料,,開展消費公益活動。胡某兵曾因將假冒白酒銷往川渝兩地,,而被川渝兩地消委會聯(lián)合提起公益訴訟。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判處其以行為賠償損失,,兩年內參加4次消費領域的公益活動,,每次活動支付的經費不低于1萬元。
4月27日,,重慶市消委會聯(lián)合相關單位在江北區(qū)開展同一主題的消費教育活動,,衛(wèi)某波和另外1起消費公益訴訟案件的被告李某陽積極投入到消費宣傳活動中。李某陽還印刷了3000冊《食品安全宣傳手冊》,,免費贈送給參加活動的消費者,。
與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有機結合
2021年1月,重慶市合川區(qū)富民商貿經營部,、南川區(qū)互邦日化用品經營部,、武隆區(qū)志文日化經營部、重慶市軍媛商貿有限公司,、北碚區(qū)祉杞日用品經營部等5家經營主體,,因向農村地區(qū)銷售假冒洗護用品而被公安機關查獲。重慶市消委會以公益訴訟方式,,將上述5家經營主體訴至法院,,請求判令5起案件的被告以行為賠償損失,3年內分別在涉案洗護用品銷售地區(qū)購買當?shù)爻霎a的惠農產品,購買金額為各自銷售金額的3倍,,5起案件被告購買的總金額為355萬余元,。
被告單位簽約購買惠農產品,以“行為賠償損失”成功落地,。劉文新/攝
截至2022年3月9日,,這5起案件均以調解方式結案。在審理過程中,,法院支持了重慶市消委會的全部訴求,,5起案件的被告均承諾以購買惠農產品方式,彌補對公共利益的損害,。
同年5月27日,,北碚區(qū)祉杞日用品經營部與東西部(重慶)消費協(xié)作中心在重慶市消委會正式簽約:3年內在東西部(重慶)消費協(xié)作中心購買北碚區(qū)出產的惠農產品,總價款達59萬余元,,每年購買金額不低于19萬余元,,用于賠償社會公共利益受到的損失。
截至今年4月28日,,南川區(qū)互邦日化用品經營部已購買惠農產品60萬元,,已全部履行法院規(guī)定的購買金額。合川區(qū)富民商貿經營部已購買77萬元惠農產品,,武隆區(qū)志文日化經營部,、重慶市軍媛商貿有限公司、北碚區(qū)祉杞日用品經營部等3家經營主體均按法院規(guī)定的時間和金額進行了采購,。
重慶市消委會秘書長谷丹表示,,這5起案件的典型意義在于把消費民事公益訴訟與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結合起來。5家經營主體侵權區(qū)域是農村消費市場,,讓侵權者購買惠農產品,,可以在一定程度支持助農扶農產業(yè)。案件的審理及執(zhí)行,,能夠進一步提升,、優(yōu)化農村消費市場環(huán)境,切實保護農村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賠償路徑更加清晰多元
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教授譚啟平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全國各省級消費者組織提起的消費民事公益訴訟訴求大多以罰金形式,,對利益受損的特定消費者進行賠償,或統(tǒng)籌用于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然而,,現(xiàn)階段我國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還不夠完善,導致探索實踐時常遇到困境。
譚啟平指出,,重慶市消委會在這一系列公益訴訟案中,,創(chuàng)新提出“以行為賠償損失”,積極探索更加清晰更加多元的賠償路徑,,讓已經認識到過錯的侵權者以實際的行為方式,,參加公益活動,購買惠農產品,,對于破解消費民事公益訴訟中的救濟手段不足,、執(zhí)行中的痛點、難點等問題是極其有益的,,也是極具意義的法治探索,,對今后的司法實踐將起到積極的引領、示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