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上海訊(記者劉浩)花費3077元在某平臺租車,實際取車時卻被車行拒絕,,不僅如此,,消費者還需支付100%的違約金……近日,在上海市長寧區(qū)消費者權(quán)益保護委員會耐心調(diào)解下,,這場租車糾紛成功解決,,最終平臺扣除339元違約金,退回2738元,。
據(jù)記者了解,,消費者陳先生是美籍華人,今年2月花費3077元通過某平臺在美國洛杉磯機場附近租車,。當陳先生按約定時間到達車行后,,卻被告知不符合取車資格,理由為護照,、駕照發(fā)證國家/地區(qū)須一致方可成功取車,,而陳先生持有美國護照,,但持中國駕照,故無法取車,,且需支付100%的違約金,。陳先生對于平臺取車失敗不僅沒有補償,反而要扣100%違約金的做法表示質(zhì)疑,,雙方無法達成一致,。
陳先生告訴長寧區(qū)消保委,自己到達現(xiàn)場才知曉上述取車政策,,盡管訂單提示了該信息,,但由于藏在預定頁面里,他根本沒有注意到,。陳先生認為,,如此重要的信息不能僅用小字提示,且自己上傳護照和駕照信息后平臺也沒有攔截,,這樣的提示是不到位,,平臺無法免責。對此,,平臺強調(diào)頁面提示很清楚,,不存在誤導,也不會產(chǎn)生歧義,。
長寧區(qū)消保委了解到,,陳先生是該車行的老客戶,多年來從國內(nèi)前往美國洛杉磯都會選擇這家門店,,其提供的此前多筆訂單信息顯示,,同樣的門店、同樣的線路,,每次都能順利取車,,并沒有要求國籍一致。
長寧區(qū)消保委指出,,既然國籍不一致會影響消費者取車,,那就不能用簡單的文字提醒來免責,且此前該門店并沒有所謂國籍必須一致的取車條件,,會讓諸如陳先生這樣的老客戶形成消費慣性,,容易忽視新的取車條件。平臺應該采取相關(guān)措施(如標紅標粗或彈窗提醒),,盡到說明和提醒義務,。
此外,消費者認為國籍必須一致即非當?shù)胤梢?guī)定,,也非約定俗成的常識,。后續(xù)消費者通過機場附近其他門店成功取車,國籍一致完全是門店自己的規(guī)定,,門店利用這種規(guī)定拒絕客戶提車,,還要收取100%的違約金,是不合理的,。
長寧區(qū)消保委認為,,如果“國籍一致”提示到位,那么商家自行約定的格式條款只要不和法律法規(guī)相抵觸,,就沒什么問題,,消費者付款下單即表示認可取車條件,合同成立屬于雙方真實的意思表示,。
在整理訂單時,,長寧區(qū)消保委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合同披露了退改政策:48小時之外可免費取消訂單,0—48小時內(nèi)取消訂單收取50美金(339元人民幣)手續(xù)費,,超過約定的取車時間取消訂單全損(不退款),。
據(jù)此,陳先生認為,,即便自己沒看清楚條款,,違約金也應當按照339元收取,100%違約金明顯不符合合同約定,。對此,,平臺的回復比較模糊:平臺開始稱門店訂單狀態(tài)no show,客人沒有取車不予退款,,之后又表示消費者聯(lián)系門店要求取消訂單的時間已經(jīng)超過合同約定的取車時間,,不符合339元扣款條款。
長寧區(qū)消保委指出,,合同約定超出取車時間訂單全損,,本起糾紛中,陳先生提前到達門店且當場知曉無法取車,,即便消費者違約,,也應當按照到店時間來計算取消用車的時間,商家應該扣除339元后退還剩余費用,。
至于平臺主張“消費者提出取消訂單的時間已超過最晚提車時間”,,本起糾紛中,并非消費者主動要求取消訂單,,門店無法提供服務的理由也存在爭議,,并且商家早就知曉陳先生不符合取車條件,在陳先生到店溝通的那一刻,訂單其實就已取消,,并不會給車行造成額外損失,。
經(jīng)調(diào)解,最終平臺扣除339元違約金,,退回消費者2738元,,雙方達成一致。此外,,長寧區(qū)消保委建議平臺完善合同條款,,并提醒經(jīng)營者切勿利用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對平臺的依賴謀取不正當利益。


官方微信公眾號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