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南昌訊(熊錚 記者朱海)春回大地,萬物復蘇,,野生蘑菇紛紛“冒頭”,。3月7日,江西省市場監(jiān)管局發(fā)布消費提示,告誡消費者注意防范毒蘑菇中毒,。
毒蘑菇又稱毒蕈,、毒菌等,是指食用后能造成人毒性反應的大型真菌的子實體,。目前,,我國已知的毒蘑菇有480多種,但不同毒蘑菇含有的毒素不同,,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也不同,。
毒蘑菇中毒臨床癥狀常表現(xiàn)為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衰竭型,、橫紋肌溶解型,、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和光過敏性皮炎型七種類型,。其中,急性肝損害型引起的中毒最為嚴重,,且常存在“假愈期”,。患者在惡心,、嘔吐,、腹痛等急性胃腸炎期過后會出現(xiàn)自我感覺康復,這段時期稱之為“假愈期”,,但1—2天后再次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癥狀,此時體內已經出現(xiàn)嚴重的肝功能異常,。因此,,需特別注意“假愈期”,避免錯過最佳救治時機,。
顏色鮮艷的蘑菇有毒,?事實上,根據(jù)顏色來鑒別毒蘑菇是沒有科學依據(jù)的,。純白的“白毒傘”卻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大型真菌之一,,也是近年我國多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元兇??梢?,不能僅憑顏色來判斷蘑菇的毒性。
毒蘑菇蟲蟻不食,?人與昆蟲的生理特征差別很大,,不能簡單根據(jù)蟲蟻是否取食來判斷蘑菇是否有毒。同一種毒蘑菇可能對人和昆蟲來說是“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有分泌物或者受傷變色的蘑菇有毒,?這種說法并不絕對,有的毒蘑菇有分泌物或者會受傷變色,,有的食用菌(如松乳菇,、紅汁乳菇)受傷處也有分泌物且會變藍綠色。
毒蘑菇與銀器,、大蒜,、大米或燈芯草同煮可致后者變色?銀針驗毒的原理是銀與硫或硫化物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但毒蘑菇不含硫或硫化物,,不會令銀器變黑。至于毒蘑菇致大米,、大蒜或燈芯草變色的說法,,也沒有科學依據(jù)。
毒蘑菇往往有鱗片,、黏液,,菌桿上有菌托和菌環(huán)?這條標準雖然可以避開包括白毒傘和毒蠅鵝膏在內的一大波毒蘑菇,,卻并不完全適用于所有蘑菇,,更不能理解為“沒有這些特征的蘑菇就是無毒的”。如亞稀褶黑菇,,沒有菌托,、菌環(huán)和鱗片,顏色也很樸素,,但誤食卻會導致溶血癥狀,。
野生毒蘑菇與食用菇在外形上相似,僅根據(jù)其形態(tài),、顏色,、氣味等外在特征很難辨別,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很多“民間偏方”都沒有科學依據(jù),,一旦誤食,輕者中毒,,重者喪命,,切不可將“經驗”作為判斷依據(jù)。毒蘑菇的鑒別,,需要具備專業(yè)知識并借助一定的儀器設備。
預防毒蘑菇中毒,關鍵就是做到勿采,、勿買,、勿食。不隨意采摘野生蘑菇,;不在散商游販處購買野生蘑菇,,即使是在正規(guī)超市、農貿市場,,也要小心謹慎,,不輕易購買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隨意食用野生蘑菇,,做到沒吃過的,、不認識的、沒把握的,,都不要吃,。
萬一誤食野生蘑菇后,且發(fā)生頭昏,、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應立即采取以下措施: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及時前往就診;等待救治過程中,,可飲用大量溫鹽水,,用筷子、手指等刺激咽部,,進行催吐,;保留剩余蘑菇樣品或把進食蘑菇的照片提供給專業(yè)人員,作為救治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