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王小月)3月13日,,《中國消費者報》聯(lián)合易觀咨詢在北京發(fā)布《2023中國演出行業(yè)消費者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消費者對2023年演出體驗的綜合滿意度為7.95分(十分制),總體表現良好,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其中,,熱門演出買票難、演出票退票難且缺乏合理轉讓制度,、消費者隱私保護等問題較為普遍,。
半數用戶全年觀演3至4次
跨城看演出成消費新現象
《報告》采用行業(yè)調研、專家訪談,、用戶問卷調研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選取全國各地的觀演用戶進行問卷調研。
由于演出項目大幅增加,、高水平演出項目供給提高,,以及票務機構和主辦方服務提升,消費者對觀演整體滿意度較高,,演唱會,、話劇、livehouse是滿意度最高的三大演出類型,。觀演人數和規(guī)模也在飛速增長,,2023年前三季度,全國營業(yè)性演出票房收入為315.40億元,,相較于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幅達84.2%,且已超過2019年200.41億元的全年票房收入,。
觀看演出的消費者中,,女性用戶占比更高,達53%,;00后用戶成為觀演主力軍,,占比超過40%;觀演消費者以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用戶為主,;演唱會是主要觀演項目,。
近半數用戶一年內觀看現場演出3次至4次,中青年用戶觀看次數更多,;九成用戶演出票價花費在800元以內,,平均單次演出票價花費約為472元,。
跨城看演出成為消費新現象,,現場觀看演出的消費者中,跨城觀演的消費者占比為45%,。消費者滿意度最高的十大演出城市分別是:廣州,、成都、上海、北京,、天津,、深圳、武漢,、西安,、長沙、杭州,。
廣州是消費者滿意度最高的城市,。根據公開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廣州舉辦5000人以上營業(yè)性演出105場,,吸引觀演人數超過2300萬人次,,票房收入近50億元。廣州演出市場的高活躍度以及高消費滿意度,,主要依靠的是豐富的演出資源和演出營商環(huán)境的改善,。廣州作為華南地區(qū)的中心城市,文化產業(yè)發(fā)達,、大灣區(qū)輻射能力強,,有著一流且豐富的演藝場館,交通便捷,、觀演配套設施成熟,,為消費者跨城觀演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便捷選擇;在政府出臺專項演出補助政策,、簡化審批流程等大力支持下,,主辦方可以實施更多靈活性的舉措,用以提升消費者觀演體驗,,比如“五月天諾亞方舟演唱會”,,在因朋友贈票而導致人票信息不一致的情況下,經核對相關信息,,消費者可以在簽署承諾書后走專門的通道入場,。
買票難、演出質量低,、退轉票難
是折損用戶滿意度的三大原因
演出滿意度仍存在提升空間,,影響消費者滿意度的前五大原因分別是:熱門演出買不到票;對演出內容不滿意,,如歌手假唱,、演出陣容縮水、演出或體育賽事被臨時取消等,;霸王條款,,退票要求支付高額手續(xù)費,,合理的轉讓或改簽需求無法實現;演唱會等大型演出項目需要提供身份證,、電話,、人臉、姓名等個人信息,,導致個人隱私不安全,;熱門演出價格太高。
在討論買票難的原因時,,絕大多數消費者會歸咎于“天價票”的盛行以及主辦方違規(guī)分配票品,,而事實上,買票難是由于供求極度不匹配造成的客觀現象,。以周杰倫演唱會杭州站為例,,2023年2月,演出票在大麥票務平臺上開放預購,,347萬人預約“想看”,,而杭州站只舉辦4場演出;2023張杰未•LIVE——“曜•北斗”巡回演唱會,,233萬人在大麥票務平臺上預約“想看”,。
熱門演出在出票量限制的情況下,面臨極高的市場需求,,導致供需極度不匹配,。解決供需矛盾的關鍵還是在于供給端的持續(xù)豐富,針對熱門演出可以增加巡演的城市和場次數量,,除少數超大型城市外,,覆蓋更多的二、三線及以下城市區(qū)域,,緩解消費者買票難的痛點問題,。
《報告》顯示,消費者對未來演出市場最大的期待,,一是有更加完善的退改方案,,二是有更多優(yōu)質的、多元的演出項目,。
由于演出票具有唯一性,、時效性等特殊屬性,為了便于管理,、降低風險和保護主辦方利益,,通常在出售之后不會提供退換服務。但對于消費者來說,,演出票通常是預期訂購的商品,,在訂購之后可能由于生病、工作時間沖突,、異地來不及觀演,、買錯票等各種突發(fā)情況,導致觀演計劃變更,,一刀切的演出票不能退改的規(guī)則無疑會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若能在更大范圍內推行有條件退票/轉贈、階梯式退改票機制,,或許能更好地平衡票務銷售管理的需求和消費者合法權益,,最大化保證市場活力。
2023年11月,,摩天輪在業(yè)內首次推出演出票改簽服務,,首批試點兩個演出項目——上海《新和醫(yī)院》和杭州太陽馬戲《X綺幻之境》,,積極回應消費者的改簽訴求,。作為二級票務平臺,摩天輪以其平臺入駐的票務公司為橋梁,,當消費者提出改簽訴求時,,由平臺入駐的票務公司來完成“改簽”,而這樣的資源在線下靠消費者個人很難找到,。
作為行業(yè)的首例,,演出票改簽服務一經推出就引發(fā)了行業(yè)討論,演出市場正在跨越傳統(tǒng)的邊界,,朝著更加開放,、多元的未來邁進。業(yè)內專家認為,,盡管演出票提供“可改簽”服務在短期內難以被普遍推廣,,但可以看到觀眾對于完善演出票“退改”規(guī)則的呼聲已經得到了票務方的高度重視,并且向前邁出了第一步,。
四成消費者多平臺比價購票
亟須完善消費者權益保障機制
超過四成消費者購票時相對更注重價格因素,,會多平臺比價購買;一級票務聚合平臺(大麥,、貓眼,、票星球)和二級票務平臺(淘寶、閑魚,、摩天輪)是主要購票渠道,;有31.9%的消費者對穩(wěn)定、透明價格的偏好更為明顯,;有25.2%的消費者在購買熱門演出票時,,通過二級市場支付溢價購票,;在針對熱門演出票價溢價的接受程度問題上,有64%的用戶認為溢價是市場供需的正常反應,,對溢價持開放態(tài)度,。
二級票務市場采用市場調節(jié)的定價機制,相比一級票務市場的固定定價能更有效地配置資源,,故用戶對二級票務交易平臺的價格靈活調節(jié)市場供需,、能夠購買折扣票、票源充足等優(yōu)勢更為認可,。針對冷門演出,、非頭部熱門演出,二級票務平臺可以采用售賣折扣票的方式,,吸引更多用戶到場觀演,,從而幫助演出機構平衡收支。
以二級票務平臺摩天輪票務為例,,其就定位在折扣票上,,“90%的演出都打折”的標語也吸引了許多年輕群體。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打折票累計為用戶節(jié)省票價數千萬元,深度經營尾票的節(jié)目平均上座率增加5%至10%,。
《中國消費者報》副總編輯杜長紅表示,,演出經濟在豐富文娛生活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更多就業(yè)機會和經濟效益,。要促進演出市場繁榮有序發(fā)展,,一方面需要主辦方、票務平臺等多方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努力,,為消費者呈現更加優(yōu)質,、豐富的演出內容,及便捷的購票體驗,;另一方面,,亟須完善消費者權益保障機制。比如針對消費者關心的退票問題,,設定梯次退票收費標準,,并在不同的時間節(jié)點對退票權利進行限制,更好地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易觀分析師馬世聰認為,,根據此次調研可以發(fā)現,消費者對演出行業(yè)的訴求絕不僅僅是買到票,,更需要看到好的演出,,更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演出票,,梯次退票已經逐步實現,但是仍然解決不了消費者的問題,。推出合理的,、有限制的轉贈票措施或許是一個探索的方向。但這樣的訴求僅有票務平臺發(fā)力是遠遠不夠的,,希望行業(yè)各環(huán)主體能共同關注一起參與,推進消費者權益得到全面落實,,切實提升消費者的觀演滿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