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聶國春)5月2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工作報告在“下一步主要工作安排”中明確提出,,圍繞國家安全和社會治理,,制定生物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行政處罰法,、人民武裝警察法等,。圍繞完善民生保障制度,突出公共衛(wèi)生領域立法,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傳染病防治法,、國境衛(wèi)生檢疫法、突發(fā)事件應對法,、職業(yè)教育法,,制定社會救助法、退役軍人保障法等,。
其中,,個人信息保護立法最受老百姓關注。多位代表委員表示,,加強個人信息和數據安全保護刻不容緩,。
2019年的《中國數字經濟發(fā)展與就業(yè)白皮書》顯示,個人信息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和基礎,,因缺乏應有保護而面臨巨大風險,。移動互聯(lián)網應用程序違法違規(guī)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亂象大量存在;掌握海量個人信息的相關機構因管理不當而成為數據泄露源頭,導致公民個人信息被非法獲取,,互聯(lián)網營銷牟利,、網貸暴力催收、電信詐騙案件層出不窮,。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譚平川在調研中發(fā)現,,在購房,、購車、租房,、使用手機APP等后,,公民個人信息會被隨意收集、使用,。譚平川說,,現在有專門收購個人信息的公司,甚至已成為一個行業(yè),。隨著電信詐騙犯罪的不斷升級,,公民信息泄露可能直接導致其財產安全遭受嚴重威脅,建議加快推進立法進程,。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個人信息的收集、分析,、應用等為疫情排查,、預測以及防控措施,、決策的制定等提供了重要支持。但另一方面,,侵犯個人信息的違法犯罪行為也時有發(fā)生,。今年2月1日,山西省臨汾市一男子因在微信群中傳播“35名密切接觸者名單”(名單內容涉及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等公民個人信息)被依法行政拘留;2月7日,江蘇省淮安市破獲該省首起利用疫情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案,,犯罪嫌疑人薛某利用虛假口罩購買網站騙取4700余人的個人信息,。
“兼顧個人信息的充分合理利用和個人信息權益保護在疫情防控中顯得非常重要。”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律協(xié)副會長,、吉林功承律師事務所主任遲日大說,加快推進個人信息保護立法進程對于當前統(tǒng)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個人信息保護法已形成草案稿,將根據各方面意見進一步完善后,,爭取及早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遲日大認為,在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制度設計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在個人信息收集上,,堅持最小化收集原則,。可借助大數據,、云計算,、區(qū)塊鏈等技術手段探索建立統(tǒng)一的公民個人信息平臺,并由一個確定的主體負責收集,、提供和保護,。二是強化行政機關、事業(yè)單位等公共部門的自我規(guī)制義務,。公共部門對于公民個人信息的收集往往具有強制性,,且收集的范圍更廣、內容更為具體,,故理應賦予其更為嚴格的個人信息保護義務。三是探索完善個人信息非損害類如騷擾電話,、垃圾短信等侵權行為的救濟途徑,。遲日大建議,可嘗試設置統(tǒng)一的個人信息保護執(zhí)法機構,在個人信息保護法中完善個人信息侵權者的法律責任,,賦予公民個人對非公共部門收集的個人信息具有自主刪除的權利等,。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主任蔡學恩則建議,,將個人信息保護納入公益訴訟范圍,,以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力度,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