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個先來,。”面對近年來頻發(fā)的極端天氣災害,不少人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對于渴望得到確定答案的人來說,這個問題的回答肯定不僅僅是“過好今天”,,購買意外險相當重要,。不過,意外險也有意外!如何讓消費者購買意外險后少些意外,,正是我們這個系列報道要告訴您的,。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 聶國春)疫情反復,很多人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健康碼已變成紅碼,。近日,,有險企推出意外險,疫情隔離上不了班,,可以領津貼,,確診還能獲得賠付,意外身故或傷殘更是可以獲得保障,。
并非傷殘身故才賠
很多人以為意外險就是非死即傷才能理賠,,事實上不然。
近日,,復星聯(lián)合推出愛無憂意外傷害保險,除了意外身故,、傷殘最高賠償10萬元外,,該產品還將猝死納入了保障范圍。此外,,如果因新冠肺炎疫情被隔離或者確診,,還可以獲得每天200元的隔離津貼,以及1000元或3000元的確診津貼,。該產品最大的亮點是居家隔離醫(yī)學觀察也屬于保障范圍,。
與愛無憂一樣,眾安新冠隔離津貼險也是一款意外險,,其公共交通安全意外保障高達320萬元,,但其亮點卻在高額的新冠肺炎隔離津貼,。不過,在運營交通工具內與確診病歷密切接觸,,并且被強制集中隔離的才屬于保險責任,,居家隔離并不在保障范圍內。
眾惠全民疫保通意外險則是更進一步,,除了交通意外保障,、新冠隔離津貼和確診賠付外,該產品還將新冠疫苗接種意外身故及殘疾納入保障范圍,。
友邦人壽代理人李女士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在意外險的保障范圍內,很多人忽略了意外醫(yī)療保障,。其實,,意外醫(yī)療險涵蓋了更多的保障內容,比如意外醫(yī)藥費用補償,、意外住院津貼,、意外手術費用補償、意外住院費用補償,、每日ICU病房給付等,。不過,賠付的范圍都必須是意外事故導致的醫(yī)療費用,。
按需選擇保障期限
意外險保障期限有長有短,,短的比如航空意外險,只保飛機起飛至降落的短短幾個小時,。更多的短期意外險是一年期,,比如學生平安意外險、車上人員意外險等,。長期意外險一般保障在20年以上,,有的甚至保至終身。
李女士指出,,長期意外險與短期意外險的主要區(qū)別在于保障期限和保費價格,,長期意外險的保障期限長、穩(wěn)定性強,,但是價格更貴,。短期意外險的性價比通常更高,可選擇性強,。
以信美相互“你若安好長期意外險”為例,,該產品可選擇保5年、10年,、20年,、30年,,18歲至65歲均可投保,涵蓋一般意外和特定意外保障,。其中,,一般意外包括身故或傷殘50萬元、意外醫(yī)療3萬元,,住院津貼每天250元,、猝死15萬元。特定意外主要是交通意外,,包括航空意外100萬元,、公交或私家車25萬元、輪船或軌道25萬元,,以及自然災害50萬元,。以30歲女性為例,年繳保費575元,,交10年保30年,,總保費為5750元。而大家養(yǎng)老公司推出的1年期意外險與之相比,,保障相差不大,,但每年僅需149元。
在李女士看來,,長期意外險適合老年人購買,,短期意外險則可以用較少的保費來獲取高額的保障,更適合年輕人購買,。
不同人群側重不同
水滴保,、水滴保險研究院近日發(fā)布的《兒童青少年保險調研報告》顯示,近年來,,家長為兒童青少年配置意外險的熱情不斷提升,,2020年意外險銷售同比增長了326%。
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溺水,、道路交通、跌倒及墜落已經成為我國0-19歲青少年兒童死亡的前三大原因,。眼下正值暑期,兒童溺水事故頻發(fā),,意外險也成為家長們關注的焦點,。
不過,意外風險是會伴隨整個人生的,。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意外傷害風險對生活造成的主要影響也有所不同,。保監(jiān)微課堂的保險專家表示,消費者選擇意外險,,首要分析自身的風險,。
少年兒童意外風險多為骨折或者外傷,意外傷害頻次可能較成年人更高,,因而基礎保額(5000元或10000元)的意外傷害醫(yī)療保險是最需要選擇的保險險種,。成年人在意外傷害事故的發(fā)生率上要低于未成年人,但成年人一旦發(fā)生重大意外,,直接導致的就是家庭未來的收入無法保證,,因而最需要購買高保額的意外傷害保險。一旦發(fā)生意外,,可以用理賠金來保障自己或者家人的生活,。人到老年,意外風險再次提高,,救治費用也明顯增加,,高額的意外傷害醫(yī)療保險是老年人的必要保障,意外傷害保險和意外津貼保險也可作為保障支持,。
閱讀條款謹防拒賠
買了意外險,,卻因為所從事的職業(yè)屬于第4類,因而沒有獲得理賠,,這是彭先生遇到的糟心事,。
今年3月,廈門金融司法協(xié)同中心發(fā)布了這起典型案例,。彭先生在微信上為父親投保某意外險,,一年后父親意外身故。然而在理賠時,,保險公司指出彭先生的父親從事的工作為操作攪拌機相關工作,,屬于職業(yè)分類第4類,不屬于承保人員,,拒絕理賠,。法院認為,對職業(yè)分類限制的條款免除或減輕了保險公司的責任,,保險公司必須有明確的提示和說明,。最終,法院認定保險公司未履行說明義務,,判決保險公司賠償20萬元,。
有著與彭先生一樣拒賠經歷的消費者不在少數(shù)。如何讓意外險理賠時避免遭到拒賠?上海蘭迪律師事務所陳禹彥律師指出,,主要是在投保時仔細閱讀保險條款,,出險時及時報案,。例如,猝死,、中暑等死亡原因屬于疾病,,不屬于意外,是否賠付一定要看相關產品是否包含猝死責任,。有的產品則只保1-3類職業(yè),,如果是4-6類職業(yè),一定要主動告知,。而且每個保險公司對1-6類保險職業(yè)的界定有所差異,,具體情況要根據(jù)實際產品確定,投保之前需要詢問清楚,。此外,,有些意外險產品并不是投保后立即生效,也應該注意閱讀相關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