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合肥訊 近年來,,預付式消費悄然興起。這種先付款后消費的消費模式,,因其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部分商家誠信意識淡薄,故消費過程中易產生糾紛,,預付式消費投訴已成為近年來消費投訴的熱點之一,,涉及美容美發(fā),、娛樂健身、果蔬零售,、餐飲服務,、教育培訓等領域,主要反映消費者辦理預付卡后商家限制消費,、服務質量下降,、關門跑路不予退費等問題。
2月3日,,安徽省合肥市市場監(jiān)管局,、合肥市消保委發(fā)布消費提醒,提醒廣大消費者選擇預付式消費時務必謹慎,,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理性辦卡,,降低資金損失風險。消費者需要辦卡前要多看,、多選,,注意查看經營者營業(yè)執(zhí)照,確認經營主體資格,,通過“國家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系統(tǒng)”或各類企業(yè)信息公示平臺,,查詢經營者注冊資本、成立日期,、股東情況,、行政處罰、司法案件等信息,,充分了解經營者的經營狀況和市場信譽,。選擇證照齊全、市場信譽度高,、經營狀況好,、實行預付資金第三方銀行存管的商家,不可輕信商家的口頭承諾,。同時,,消費者辦卡時要理性充值,仔細甄別商家的優(yōu)惠打折活動,,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消費習慣、消費頻率適量充值,,盡量不要充值過多金額,,辦卡后要及時消費,避免因使用時間過長,,遭遇商家因經營不善倒閉、跑路等不確定因素,造成資金損失,。
簽訂合同,,提高風險防范意識。辦理預付卡時,,消費者需仔細了解或詳盡閱讀有關規(guī)定,,與商家簽訂書面消費合同或協(xié)議。在合同或協(xié)議中明確預付卡(券)的使用范圍,、有效期限,、違約責任等相關條款,特別要注意退卡,、轉卡等限制性條款,,消費者在簽字前要堅決拒絕合同中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條款,,有權要求商家修改或補充約定,,合同簽字后仔細查看是否加蓋與營業(yè)執(zhí)照上經營者名稱一致的公章。此外,,消費者還需要時常關注商家經營狀況,,及時了解裝修、轉讓等信息情況,。
保存證據,,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在預付式消費中,,消費者的預付金額,、消費明細、余額變動信息等一般由經營者掌握,,消費者在每次使用預付卡(券)后,,要及時核對消費余額并索要消費憑證,以防卡內余額缺失,;要妥善保管合同,、發(fā)票、收據以及微信聊天記錄等相關消費憑證,,一旦發(fā)生消費糾紛,,及時攜相關證據向有關部門投訴,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陶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