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鄭鐵峰)又是一年春天,,廣大消費者愛吃的椿芽(香椿)“搶鮮”上市,隨之而來的是香椿含亞硝酸鹽“有毒”“致癌”的傳聞,。香椿是否天然含有亞硝酸鹽,?怎樣吃香椿更安全?日前,,浙江省寧波市產(chǎn)品食品質(zhì)量檢驗研究院食品安全檢驗中心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就公眾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實驗,。
實驗一:新鮮香椿中的亞硝酸鹽含量
實驗人員分別從菜場、超市等渠道購買了8批次新鮮香椿,,采用GB 5009.33-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亞硝酸鹽與硝酸鹽的測定》中規(guī)定的分光光度法,,測定其中的亞硝酸鹽含量,。
購買的新鮮香椿樣品。
實驗結果顯示,,不同產(chǎn)地和品種的香椿,,亞硝酸鹽含量各有不同,且差異較大,。按照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亞硝酸鹽一般只允許添加到肉類產(chǎn)品中,其中亞硝酸鹽殘留量允許值最高的是西式火腿和肉罐頭,,殘留量分別不得超過70mg/kg,、50mg/kg,其他幾類食物中亞硝酸鹽的殘留量均不得超過30mg/kg,。對非有意添加或自然生成的亞硝酸鹽,,GB 2762-201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規(guī)定醬腌菜的限量為20mg/kg。
實驗二:香椿烹飪后的亞硝酸鹽含量
香椿天然含有較高數(shù)值的亞硝酸鹽,,那它還能吃嗎,?
日常生活中,香椿的吃法通常有這幾種:焯水后炒蛋,、腌制,,或者涼拌直接食用等。因此,,實驗人員對市場上購買的香椿,,分別采用洗凈焯水、油炒,、直接涼拌,、腌制等4種方式進行處理,檢測烹調(diào)方式對亞硝酸鹽含量的影響,。另外,,考慮到囤菜的情況,實驗人員也檢測了冰箱冷藏期間香椿中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
焯水處理:分別焯水30秒,、60秒、120秒,、180秒后,,測定其中亞硝酸鹽含量。
焯水處理后的亞硝酸鹽含量變化
實驗結果顯示,,焯水處理能夠去除香椿中絕大多數(shù)的亞硝酸鹽,,具體效果和焯水時間有關,焯水時間越長,,去除效果越好,。焯水時間達2分鐘時,,基本能夠去除90%以上的亞硝酸鹽。焯水3分鐘雖然能夠去除更多的亞硝酸鹽,,但在色澤,、口感等方面會有所欠缺。
直接油炒處理:把市場上購買的香椿洗凈后切段,,模擬香椿炒蛋的工序,,加入適量食鹽,用食用油炒制后,,測定其中亞硝酸鹽含量,。
直接油炒處理后的亞硝酸鹽含量變化
直接涼拌處理:把市場上購買的香椿洗凈后切段,放入適量食鹽拌勻,,放置15分鐘后測定其中亞硝酸鹽的含量,。
直接涼拌處理后的亞硝酸鹽含量變化
直接腌制處理:把市場上購買的香椿洗凈晾干后,加入適量食鹽進行揉搓,,使鹽完全滲入到香椿內(nèi),,將處理好的香椿放入干凈的密封罐里進行腌制,,放置1天,、3天、5天,、7天后分別測定其中亞硝酸鹽的含量,。
直接涼拌處理的亞硝酸鹽含量變化
以上3項實驗結果顯示,不焯水直接進行油炒,、涼拌或者腌制處理,,雖然其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有一定程度降低,但依舊處于較高水平,,食用時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風險,。
直接冷藏處理:在家用冰箱中冷藏1天、2天,、3天,、5天、7天后測定其中亞硝酸鹽含量,。
實驗結果顯示,,香椿在冰箱冷藏過程中,亞硝酸鹽含量變化相對比較平緩,,儲存2—3天后增加到峰值,,后呈緩慢下降的趨勢。雖然久置香椿中的亞硝酸鹽含量下降,,但在新鮮度,、營養(yǎng)成分等方面會有所欠缺,。
經(jīng)過此次實驗表明,香椿天然含有較高數(shù)值的亞硝酸鹽,,直接食用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風險,。但在日常食用過程中,可以通過焯水去除其中絕大部分的亞硝酸鹽,。并且,,無論是選擇香椿炒蛋還是香椿拌豆腐,或是腌制后食用,,都建議先進行焯水處理,。焯水時間一般控制在2分鐘左右,即可放心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