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劉銘)“我行授予給您328000元綜合貸款”“根據您當前資質,,可成功借款182568元”“積分469800分明日取消,,可領價值xxxx元年貨”……近日,四川省成都市多名手機用戶向記者吐槽,,反映總是收到各種垃圾短信,“騷擾攔截”無濟于事,。短信內容五花八門,,包括貸款,、積分,、股票等,其中大多數是所謂銀行授信額度的貸款短信,,還標注了“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農業(yè)銀行”“農商銀行”等銀行名稱,,讓人真假難辨。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調查發(fā)現,,“不請自來”的商業(yè)短信不僅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中的相關規(guī)定,,給消費者日常生活造成滋擾,,其內容還暗藏諸多陷阱。
用戶不堪垃圾短信騷擾
記者調查發(fā)現,,通過國家重拳整治,,商業(yè)短信雖然總量減少了,狂轟亂炸的態(tài)勢得到了遏制,,但很多人每天還是收到數量不等的商業(yè)短信,,或接到商業(yè)推銷電話,即使安裝“騷擾攔截”軟件,,也無法確保手機安寧,。
移動手機用戶嚴女士告訴記者,她經常收到商業(yè)短信,,比如2月18日收到2條,,主要是貸款、股票方面的內容,,2月19日又收到3條,,與貸款、信用卡等有關,。
移動手機用戶黃女士告訴記者,,她平均每天都要收到一到兩條商業(yè)短信,內容幾乎都是通知有一筆貸款額度,,讓其點擊辦理,,或者邀請辦理信用卡,標稱的銀行都是正規(guī)金融機構,,如“平安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等,。
此外,貸款電話也令黃女士不堪其擾,。她說,,本來自己有銀行信用卡,2月14日有一通來電自稱是該銀行客服,,說有一筆20萬元的貸款額度,,通知她可以申請。之后還有該銀行另一名客服也打來電話推銷貸款,。黃女士曾詢問為何如此頻繁來電推銷,,客服解釋稱可能是不同部門管理不同業(yè)務的客服來電。然后每隔一兩天就來一次電話,,要么詢問是否申請貸款,,要么詢問信用卡辦不辦分期,已形成嚴重滋擾,。
趙先生是一名電信用戶,。他告訴記者,,他手機上的垃圾短信“多得實在受不了”,2024年上半年忍痛將用了12年的電信卡注銷了,,現在使用的是過去一直閑置的電信卡,,但每天還是要接收一兩條。
“信貸額度”短信水很深
消費者并不持有某某銀行的銀行卡,,也未主動咨詢或申請過貸款,,卻無故收到標稱某某銀行發(fā)來的授信額度的通知,短信內容是真實的嗎,?授信額度是如何計算出來的,?記者就此咨詢了多家銀行,得到的答復完全一致:“銀行不會發(fā)這種短信,,肯定是電信詐騙,,不要去點鏈接,也不要回復,,有貸款業(yè)務需求,,直接通過銀行網點或官方客戶電話等正規(guī)渠道咨詢”。
號碼“10688575250206000901”給記者發(fā)送的“中國銀行”貸款短信,,內容中有“查看應用”提示,,點擊后是中國銀行APP下載安裝界面,不免讓人疑慮,。2月18日,,記者撥打中國銀行客服電話95566核實??头藛T告訴記者,,中國銀行很少發(fā)送這種信息,針對一些通過其他渠道申請過中國銀行貸款的人,,有可能發(fā)送,。如果短信號碼后5位數是95566,就是中國銀行發(fā)送的,,授信額度是信用大數據評判的,,但前提是在線上申請過,如果沒有申請過,,短信尾號肯定不是95566,,為了保護個人隱私,建議不要隨意點擊,。
記者嘗試著回復“1”“查利息”,,約兩小時后接到一個尾號為“3739”的男子打來的電話,,自稱是“中國銀行的人員”,,看到了回復,,可以給記者做介紹。然后該男子十分流利地介紹道:“中國銀行”的這類貸款是信用貸,,不設抵押,,憑個人信用辦理,年化利率最高3.0,,月息2.5厘,,也就是貸款1萬元一個月最高25元的利息,最高可貸5年,,可以提前還款,,隨借隨還,提前還款沒有任何違約金,,只需還本就可以了,。
“授信額度是如何計算出來的?”記者問,。該男子回答:“是根據你的消費情況,、銀行流水、年限等估算的,,是初步申請額度,,后面會根據情況進行調整,最終貸款金額根據你收入情況,、還款能力進行計算,。”聽上去非常專業(yè),。
記者反復詢問是不是中國銀行,,該男子都回答“是中國銀行,屬于四川省營業(yè)廳”,,并說“這邊是信貸部,,主要是負責審核征信情況,然后確定方案,。具體辦公位置在青羊區(qū)人民中路這邊”,。該男子自稱姓“楊”,但堅決不肯說出全名,,說“辦理時可以看工作證,,工作證上有姓名”。
楊姓男子多次主動提出加記者微信,,方便溝通和發(fā)送資料,,只有加微信后才肯說自己的名字。隨后,,該男子又多次給記者打電話,。
記者向位于成都市青羊區(qū)人民中路二段的中國銀行四川省分行進行核實,。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根本就沒有信貸部這個部門,,所以不可能有這個人,,短信上所有信息都是虛假的”。該負責人推測,,這類詐騙短信就是為了把人騙出來,,再伺機騙到其他貸款途徑上去。
積分兌換商品背后有陷阱,。劉銘/攝
高額積分“過年兌”是騙局
記者已多次收到來自不同號碼發(fā)送的高額積分兌換短信,,名稱有“立即兌”“過年兌”“迎好運”等,過一段時間發(fā)送一次,,反復發(fā)送,。為了騙人點擊閱讀,竟然謊稱“派送中,,您號碼xxxx的年貨已送至xxx”,,讓人誤以為是快遞取件通知。
來自“10681185800021”的積分短信,,通知有積分余額“388800”“獲贈的積分即將過期”“12小時后失效清零”,,這些積分等價3888元,不僅可以兌換洗衣液,、護膚禮盒等日用品,,還可以兌換無人機、攝像機,、智能手機,、電腦、冰箱,、空調,、電動車等家電產品。
為了一探究竟,,2月18日,,記者進行了一番操作。點擊“立即兌換”,,頁面跳轉到一個未標記任何名稱,、設計粗劣的購物網站。整個頁面被“立即兌換”的大幅廣告覆蓋,,廣告內容是:“尊敬的成都移動用戶,,截至目前您的賬戶余額積分為388800,可兌換價值3888元的商品”。而實際上,,記者使用的移動手機積分只有2000多分,。
點擊“立即兌換”按鈕,進入兌換商品展示頁面,。商品介紹圖文并茂,與一般購物網站無異,。但每款商品都劃去了原價,,改為明碼標“分”,如“新款P70Pro高端配置”手機,,原價5990元,,現在值“50000積分”,還可享受“差必賠”“假一賠三”“七天退換”“全國包郵”等“放心購”服務,。頁面滾動顯示兌現動態(tài),,如“孫某某8分鐘前兌換了智能xx”,設置了積分失效倒計時器,,一款置頂的“華為MateX5折疊屏手機”顯示“已兌完”,,讓人有“過期作廢”的緊迫感。
網站有“積分規(guī)則”,,包括積分獲取方式,、積分有效期、積分扣減,、積分退回,、價格說明等內容。根據該規(guī)則,,所謂的積分并不是移動手機用戶在運營商處獲得的真實積分,,而是該網站隨機贈送的,“新用戶可免費獲贈一定的隨機專屬體驗積分”“分享送好禮活動將一次性贈送500積分”,。
免費送積分,,積分兌換真實的商品,難道真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記者選擇第一款商品“新款P70Pro高端配置”手機,,點擊進入后,顯示有“5990元原價購買”和“立即兌換 積分即將到期”兩個按鈕,,而網站推薦的是“立即兌換”,。但無論選擇哪一種,最后都進入相同頁面,,提醒填寫“收貨地址”,。
記者填寫地址提交后,“積分兌換”終于露出了真面目:該款手機原價5990元,所謂的50000積分只能抵扣5001元,,需要通過支付寶另外支付989元,,收款單位是“深圳市小眾財稅有限公司”。
有專業(yè)人士提醒,,不足千元不可能買到這種高檔手機,,最終結果要么收到的手機“貨不對板”,要么根本就不會發(fā)貨,,白白被騙989元,,所謂的“積分兌換”短信其實就是詐騙短信,千萬不要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