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上海訊(記者劉浩)近年來,,由6·18,、雙11衍生出的各類購物節(jié)不斷增多,,相應促銷活動也是形式各異,為進一步幫助消費者樹立科學消費理念,、引導企業(yè)規(guī)范促銷行為,,達到凈化市場環(huán)境,、提升消費信心,、促進經濟發(fā)展的最終目的,,針對消費者在實體店、網絡購物時可能遇到的各類促銷活動,,上海市寶山區(qū)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開展了消費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直接打折的促銷方式最受消費者喜愛,。據統(tǒng)計,,有67%的消費者認為直接打折更能吸引自己,簡單明了的促銷方式讓自己稍作計算就能夠了解活動的優(yōu)惠力度,,而其余滿減,、贈券贈禮等方式吸引消費者的力度明顯較低。
消費者在面對促銷活動時的自主維權意識仍需加強,。數據顯示,,僅有14%的消費者表示在參加促銷活動前會仔細閱讀活動細則,大部分的消費者依然只是粗略了解或者僅看活動介紹中的大字,。對于保留網絡聊天記錄,、店鋪宣傳單頁等維權證據也有所忽略,,一旦發(fā)生糾紛就會陷于被動境地,。
沖動型消費行為依舊時有發(fā)生,。有34%的消費者面對促銷誘惑時,并不會充分考慮商品的質量以及質保期限,;有72%的消費者在購買反季,、海淘商品時沒有考慮到“三包”期限及售后問題;超過40%的消費者表示經常有因為促銷而購買不需要商品的經歷,。寶山區(qū)消保委指出,,樹立科學理性的消費觀是避免財產浪費和糾紛發(fā)生的最有效方法。
“定金膨脹”促銷模式消費者認同度有限,。“提前支付定金,,活動當天加倍抵扣貨款”是近兩年來新生的促銷模式,但是在消費者中得認可度并不高,。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7%的消費者愿意參與該類活動,33%的消費者表示在確認定金可退的前提下會考慮,,剩余的30%消費者則覺得不靠譜,,不愿參與。
消費者對于如今的促銷環(huán)境基本滿意,。有68%的消費者在調查中對于近年來的促銷活動環(huán)境給出了滿意的評價,,但是依舊有提升空間。一是不少促銷活動有陷阱隱藏其中,,不加甄別就會得不償失,;二是促銷活動過于頻繁,一方面會沖淡消費者參加活動的熱情,,另一方面也會讓消費者對于促銷的真實力度產生懷疑,;三是促銷活動逐漸復雜化,消費者希望化繁為簡,,形式內容簡單明了,。
消費提醒
謹慎選擇,理性購物
雙11將至,,寶山區(qū)消保委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物時,要挑選知名度高,、信譽度高,、管理規(guī)范、交易規(guī)則完善的,、并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支付的電商平臺,。選擇靠譜的店鋪,,貨比三家,謹防低價陷阱,。切勿盲目追求低價商品,,避免買到劣質、滯銷,、過期的商品,。
預售定金不退還,確認需求再下單,。支付定金后,,如果未在規(guī)定時間內支付尾款,平臺往往會關閉訂單,,取消交易,,而定金不予退還。因此,,消費者應仔細閱讀預售規(guī)則,,先確認需求再參與活動,支付尾款時還需注意金額是否與優(yōu)惠價格一致,。
收到商品后第一時間檢查包裝是否完好,,商品數量、規(guī)格是否準確,,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拍照取證,,并與商家溝通,在問題解決前不要輕易確認收貨,。同時,,保留好交易過程中的宣傳頁面、聊天記錄,、訂單頁詳情等有關截圖憑證,,并及時索要發(fā)票,以備維權之需,。對于進口商品,,消費者在收貨時要第一時間做好外包裝消殺。接觸商品后,,要記得洗手消毒,;而若是進口冰鮮、冷凍食品則一定要煮熟煮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