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訊(記者 孫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選擇獨居的人口數(shù)量增加。但與此前不同的是,,獨居人群構成已出現(xiàn)明顯變化,,城市青年獨居者增多。
6月15日,,貝殼研究院發(fā)布的《新獨居時代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認為,,隨著獨居人群數(shù)量的攀升和年齡結構的變化,新獨居時代正逐步到來,。城市青年的加入驅動新獨居時代呈現(xiàn)出聚集化,、社交化、多元化的特征,。
獨居人群扎堆 向核心城市聚集
據(jù)貝殼研究院數(shù)據(jù),,獨居人群具有顯著的地域聚集性特征,其分布呈現(xiàn)“城市年輕,,鄉(xiāng)村老齡”特征,,近六成的20-39歲獨居人口聚集于城市,超五成的50歲以上獨居人口分布在鄉(xiāng)村,。從城市獨居人群來看,,20-49歲是主力人群,,占比高達64.2%,并且城市獨居人口中,,20-39歲群體占比近五成,。
根據(jù)各地已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我國人群進一步向城市群核心城市聚集,,北上廣深常住人口快速增加,,2021年,15個新一線城市中有11個城市常住人口突破1000萬人,?!秷蟾妗奉A測未來獨居將進一步聚集化,2030年我國獨居人口將聚集在特定的10-20個城市中,,這些城市將主要是一線城市以及對外來人口吸引力較強的二線城市,。
事實上,獨居人群對城市交通便利度,、生活服務便利度以及是否具備醫(yī)療安全等保障服務的要求高,,而一二線城市的服務滿足以上要求,因此引發(fā)特殊的聚合效應,。
環(huán)境不將就 獨居也要高配體驗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中國的獨居人口近9000萬人,相比于2000年的獨居人口增長了約6000萬人,?!秷蟾妗凤@示,由于女性主動單身者,、初婚年齡延遲等因素作用下構成的獨居人群外,,有越來越多不婚主義的單身者也選擇購買獨立住房,他們的購房需求首要考慮資產(chǎn)凈值增加,,以及對精致,、舒適生活的追求,小戶型也成為首選,。
獨居人群對居住環(huán)境的要求比較高,,未來品質化的小型住宅需求比較高?!秷蟾妗凤@示,,未來獨居人群的需求集中于租賃市場,但根據(jù)貝殼研究院測算,,如今機構化運營的長租房市場份額不足5%,,尤其是分散式的住房租賃企業(yè)依托的是已建成的住宅,以家庭居住為主,一居室戶型的房屋更少,。
為了交通方便,,很多獨居青年居住在交通便利的老小區(qū),他們租但不安居,,不具有替換老舊家居用品的主動性,。據(jù)調研,有62.0%的單身獨居青年為家電老舊而困擾,,卻只有23.1%的單身獨居青年通過購買新家居用品來替換老舊用品,。
貝殼研究院認為,對于自主購房者,,他們會主動購置新家居用品來提升居住體驗感,,但對于租房者來說,他們并不具有這樣的動力,。
社區(qū)安全服務有待提高,,尤其是獨居女性安全感不高。受訪的獨居女性中,,42.9%都認為自己深夜在社區(qū)中行走不安全,。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小區(qū)物業(yè)安保不到位,或是沒有設置門禁,,另一方面是社區(qū)燈光昏暗,,防盜門損壞等,讓獨居女性沒有安全感,。
獨居者在生活中不免遇到在家發(fā)生傷病卻不能立刻得到幫助的情況,,數(shù)據(jù)顯示,有17.8%的單身獨居青年就遇到了這種孤立無援的情況,。
非市中心居住 社交需求與居住供給不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獨居人群常常面臨居住環(huán)境中的社交需求與居住供給不匹配的問題,獨居群體面臨的社區(qū)服務,、社區(qū)安全性水平也有提升空間?!秷蟾妗繁硎?,單身獨居群體相比于已婚群體對社交需求要求較高,他們需要通過社交豐富精神生活或“脫單”,,但他們對租金承受能力較低,,很多居住在相對偏遠的地區(qū),社交場所無法滿足需求,。獨居者因為一個人居住更加自由,,但獨居也讓他們產(chǎn)生了孤獨感,所以有49.5%的人通過找朋友聊天,,31.7%人選擇沉迷興趣愛好,,30.3%的人參加各種聚餐聚會來排解孤獨,。
單身青年社交服務與活動場所需求
貝殼研究院認為,如何讓獨居群體居住生活不脫離社會,、減少生活孤獨感,,需要全社會廣泛關注和積極應對。龐大的獨居人群面臨著小戶型少,、缺少陪伴,、安全隱患等問題,暗含著社會不安定因素,,尤其是青年獨居人群聚集的重點城市,。
由此建議,一是讓獨居人群“住有所居”,,即重點城市布局小戶型住宅,,為獨居人群提供小面積、低租金,、品質化住房;二是讓獨居人群“住可安居”,,推動形成穩(wěn)定的住房租賃市場,提供多方措施保障獨居者的居住安全,,完善獨居者的社區(qū)生活服務和社交配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