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杭州訊(記者鄭鐵峰)由于氣候適宜菌類生長,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被稱為“香菇之鄉(xiāng)”,。近日,慶元縣境內(nèi)不斷有野生食用菌類出現(xiàn)在市場上,,野生菌美味,,但也有中毒風(fēng)險,,為預(yù)防和控制野生菌中毒事件發(fā)生,,慶元縣消保委特發(fā)布消費警示,,提醒廣大市民:不采、不賣,、不買不熟悉的陌生野生菌。
據(jù)了解,,我國野生蘑菇廣泛分布于森林、草原,、平原、路邊等,。蘑菇種類繁多,超過3.6萬種,。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種,但毒蘑菇也達480多種,,其中含劇毒可致死的蘑菇有40多種。目前,,還沒有簡易鑒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科學(xué)方法,所以,,消費者在戶外踏春郊游,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也不要購買個人采摘售賣的野生蘑菇,。
不同種類的毒蘑菇所含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癥狀也不同,。野生蘑菇中毒的表現(xiàn)有:胃腸中毒型,、神經(jīng)精神型,、溶血型、肝臟損害型,、腎衰竭型、呼吸與循環(huán)衰竭型、光過敏性皮炎型等,。其中,,胃腸中毒型最為普遍,,肝臟損害型致死人數(shù)最多,。一般誤食毒蘑菇后,最短可以在10分鐘,、最長在6-12小時后發(fā)病,。如果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現(xiàn)頭昏,、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幻覺等中毒癥狀,,要馬上催吐,,并立即送醫(yī)。
慶元縣消保委提醒,,采食野生菌應(yīng)注意以下事項:不要隨意采摘、買賣,、進食自己不熟悉的菌類,;不吃過小的野生蘑菇,,因為過于幼小形態(tài)特征不明顯,無法準確識別,,很容易混雜有毒種類,;不采食“頭上帶帽,腰間系裙,,腳上穿鞋”的蘑菇,可以避免誤食劇毒鵝膏,;炒熟煮透后再吃,,不要用急火快炒,,應(yīng)翻炒時間長點,使其更好地受熱均勻,;每餐最好只食用一種野生菌,,避免摻雜毒蘑菇的可能,;吃菌不喝酒,,喝酒不吃菌。食菌不宜喝酒,,飲酒可能促進或加速某些毒素吸收,引起或加重中毒,;不給小孩老人吃。老人和小孩抗毒能力弱,,發(fā)病致死率較高,;吃蘑菇前“拍一張照片,,留一個蘑菇”,,以備萬一中毒后醫(yī)生對于中毒類型的判斷并開展針對性救治,。


官方微信公眾號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