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施本允)浙江海寧有位“月餅奶奶”,,名叫沈月娥,因海寧市消保委秘書長兼消??聘笨崎L張立為她成功調解一起群體性保健品糾紛案,,她把張立稱為“消費者的娘家人”。
張立至今已從事消費糾紛調解工作23年,。去年,,他處理消費投訴案件約500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30萬余元,。
在張立看來,,消費糾紛就是因“追求美好生活”而不小心產生的“誤會”,。調解工作就是用最小的成本解決不愉快的事情,,讓消費者和經營者從消保委出去,還能加個微信做朋友,。“我有兩個手機,,辦公室有一部電話,去年一年的通話量在8000次左右,,八成都和消費糾紛有關,。”去年3·15期間,張立獲評“2018-2019年度全國消協(xié)組織消費維權先進個人”,,是嘉興地區(qū)唯一上榜個人,。
張立是學會計出身,為更好地上手處理消費糾紛,,他自學法律,。張立向記者展示了他電腦里的文件夾,密密麻麻排滿了各式各樣的法律法規(guī):《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辦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合同法》《民法典》……他都反復看了很多遍,。
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所面臨的問題,可能也是消保工作人員會面臨的全新問題,。“最近海寧比較熱門的預付式消費,、早教培訓、精神損害等問題,,光靠以往的經驗是解決不了的,,所以與時俱進學習法律、掌握法規(guī)是必須的,,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消費者解決煩惱,。”
工作二十余載,張立維權工作熱情依舊不減,,每個周末都會來到辦公室,,將一周的調解工作一一梳理成文字記錄下來,。“周末的辦公室平淡而寧靜,而我筆下的消費調解工作記錄鮮活而熱烈,,一個個鮮明的案子都在提醒我,,這二十余年的維權路,走得很扎實,,讓我充滿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