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李建)前不久,,有網(wǎng)友爆料稱,在炒鍋里放了食用油后忘記關火,,結果加熱幾分鐘后,,里面的油被燒成了類似瀝青的東西,于是擔心油里是不是摻雜了某種不安全的物質,。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呢,?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鐘凱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所有食用油在過度但不完全燃燒后,,都會發(fā)生一系列裂變聚合反應,,形成一層黑色膠狀物,這是正?,F(xiàn)象,,是油脂的共性,并非食品安全問題,。
鐘凱解釋說,,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甘油三酯由甘油和脂肪酸兩部分組成,。食用油在加熱到一定溫度時,,甘油三酯就開始氧化裂解,產(chǎn)生一些小分子的揮發(fā)性物質,,即人們俗稱的油煙,。一般來說,植物油產(chǎn)生油煙的時間節(jié)點即煙點,,與食用油的種類,、精煉程度有關,精制油的煙點通常在200攝氏度左右,。
繼續(xù)加熱到300多攝氏度,,就達到了油的燃點,,這時候食用油就會燃燒,即發(fā)生劇烈的氧化反應,。油脂中的不飽和脂肪酸中存在大量雙鍵(脂肪酸有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之分),在燃燒發(fā)生氧化裂解的同時,,還會發(fā)生聚合反應,,形成分子量較大的物質,即網(wǎng)友所說最后呈現(xiàn)的瀝青狀黑色膠狀物,。這種物質其實是植物油燃燒不充分的情況下形成的單體碳,。
這時候,如果不斷提高溫度進一步加熱,,這些黑色膠狀物還可以完全燃燒,,全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這與木頭不完全燃燒會形成炭,、機動車有時會冒黑煙的道理是一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