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孫燕明)11月14日,,是第14個聯合國糖尿病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護士與糖尿病”,,旨在強化護理工作者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干預糖尿病危險因素,,促進高危人群和患者的早期發(fā)現與干預,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切實降低糖尿病的危害,。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糖尿病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七醫(yī)學中心內分泌科副主任醫(yī)師李景仁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糖尿病患者應調整改變進餐順序,,養(yǎng)成先吃蔬菜、然后吃肉蛋,、最后吃主食的習慣,,可以有效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動。因為蔬菜和肉類富含膳食纖維,、蛋白質,,可以延緩碳水化合物的胃排空時間,增加飽腹感,,減緩升高血糖的速度,,也有利于控制總能量和營養(yǎng)素的攝入。同時,,先吃蔬菜,、肉類可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有助于餐后血糖的管理,。最后吃主食不僅有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而且有利于控制體重。
國際糖尿病聯合會(IDF)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糖尿病患者(20-79歲)數量已高達1.164億人,位居全球第一位。
醫(yī)學研究表明,,年齡≥40歲,、超重與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靜坐生活方式,、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兒(出生體重≥4kg)生育史等,,均為糖尿病高危因素,。
李景仁強調,糖尿病的“內因”即遺傳因素,,糖尿病患者的直系血親患糖尿病的概率會高于一般人群,,父母患有糖尿病,子女發(fā)病風險顯著提高,,屬于易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外因”則是環(huán)境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首當其沖,熱量過剩,、活動量減少,、生活壓力大等都會增加患病風險。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高鹽,、高糖、高脂等不健康飲食是引起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謝性疾病和腫瘤的危險因素。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質代謝異常,,長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種器官尤其是眼、心,、腦,、腎、神經,、血管損害或器官功能衰竭,,導致殘廢或者過早死亡。糖尿病常見并發(fā)癥包括腦卒中,、心肌梗死,、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
研究發(fā)現,,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較同年齡、性別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病年齡提前,,病情更嚴重;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壓和血脂代謝異常,;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導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腎病是造成腎功能衰竭的常見原因之一;糖尿病足嚴重者可導致截肢,。
合理科學的飲食是控制血糖的關鍵,。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重要措施,包括個體化營養(yǎng)評估,、營養(yǎng)診斷和營養(yǎng)計劃制定,。糖尿病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的目標是:糾正代謝紊亂,使血糖,、血脂等指標達到并維持在合理范圍,,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提供合理的營養(yǎng)支持,,改善患者健康狀況,,包括滿足特殊患者,如兒童,、青少年,、孕婦、乳母,、老年人的特殊生理需要,;預防、延緩并減輕各種急,、慢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進一步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李景仁表示,,糖尿病患者出現并發(fā)癥一定要積極治療,,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科學用藥,切不可盲目加大藥量,,因為加大某些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的使用,,很可能會引起低血糖,嚴重危及患者身體健康,,甚至可能引發(fā)生命危險,。他提醒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在專科醫(y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不建議吃輔助降糖的保健食品,,某些保健食品往往夸大宣傳,對血糖控制會造成不利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