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馮鐵飛)10月8日,,農(nóng)歷九月十三,,時至寒露。寒露是秋季的第五個節(jié)氣,,如果說白露是由炎熱轉到?jīng)鏊?,那么寒露就是從涼爽到寒冷的拐點,寒露也是一年當中第一個帶“寒”字的節(jié)氣,?!对铝钇呤蚣狻分袑懙馈熬旁鹿?jié),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指的是寒露過后,露將凝結成霜,,寒意愈盛,。
農(nóng)事:豐收在即
當路邊的草木還凝結著露珠的時候,任富貴就起床踱著步子拐到村子南邊的稻田公園,,看著滿目金黃的水稻,,他難掩喜悅地輕撫稻穗,“又是一個好年頭,,好光景,!”
任富貴是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qū)花塔村村民,他告訴記者,,“每到寒露節(jié)氣,,就是水稻的灌漿期,灌漿期結束就把田里的水排掉,,接著就是曬田準備收割,?!?/p>
9月25日,記者在花塔村的稻田公園放眼望去,,陽光下幾百畝稻子發(fā)出金燦燦的光芒,,每一株都直起腰,又沉甸甸地低下頭,,仿佛在向人們分享即將豐收的喜悅,。
太原市晉源區(qū)的稻田公園。馮鐵飛/攝
已有1400多年歷史的花塔村位于太原市西南面的龍山腳下,,鄰近晉祠景區(qū),,因村內曾有隋開皇年間所建華嚴塔而得名。晉祠水稻也有1400多年的栽培史,,因“七蒸不爛,、味美而殊”而享譽三晉,素有“北米之最,,皇家貢品”的美譽,。宋代范仲淹在《晉祠泉》中用“千家溉禾稻,滿目江鄉(xiāng)田”描繪晉祠稻田的盛產(chǎn)景象,;北宋詩人歐陽修則用“晉水今人并州(太原的古稱)里,,稻花漠漠澆平田”的詩句盛贊太原水稻;清代,,晉祠大米曾長期用作貢品,。上世紀90年代,由于環(huán)境,、水質等原因,,晉祠大米退出人們的視線。進入21世紀,,太原市晉源區(qū)采取各種舉措恢復試種晉祠水稻,,近年來,晉源區(qū)已形成規(guī)模種植,,品質也逐年提高,。
截至目前,晉源區(qū)赤橋村,、花塔村,、王郭村等10個村相繼恢復種植晉祠大米,種植面積已達3300余畝,,昔日汾水流曲,、荷花映日、稻香四溢的詩情畫意農(nóng)耕圖已重現(xiàn)晉陽大地。現(xiàn)在的晉祠大米可以賣到每斤8元,,成了當?shù)剞r(nóng)民的致富法寶,。
游玩:賞菊逢時
陶淵明在詩《飲酒•其七》中寫道:“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焙稌r節(jié),在我國北方地區(qū),,正是賞菊登高,、飲酒慶豐收的日子。
晉祠公園的菊花,。馮鐵飛/攝
菊花是太原市市花,。太原人喜愛菊花,是因其不畏嚴寒,,寒霜季節(jié)仍然繼續(xù)開放,,象征著堅韌不拔的精神品格。
9月27日,,“第十九屆晉祠菊花文化節(jié)”在晉祠公園啟幕,。記者在晉祠公園看到,菊花搭配千姿百態(tài),,有的展位把菊花搭成樹的造型,,在古建筑的襯托下,顯得古色古香,;有的則把菊花做成動物樣式,,活靈活現(xiàn);有的則將菊花擺在流水邊,,在潺潺的水聲中怒放……這些菊花讓深秋的晉祠莊嚴古樸又不乏時尚,。游客在每個菊花展位前駐足流連,或拍照,,或視頻,,或直播,熱鬧而喜慶,。
每年的菊花展都讓市民和游客流連忘返,。為營造喜慶祥和的氛圍,目前,,太原市國慶擺花暨第32屆菊花展也已基本完成布展,。街道旁、公園里,360余萬盆(株)鮮花映紅“錦繡太原城”,,表達對祖國母親的深深祝福,。屆時,游客和市民可以欣賞到更加絢麗多彩的花卉,。
其實不僅僅是太原,,從祖國東北的沈陽、長春,,到華北的鄂爾多斯,,再到華中的武漢、開封,,一直到西南的麗江等城市,,國慶期間都會舉辦形式各樣的菊花展。
飲食:多潤少涼
9月26日一早,,記者來到太原市玉門河公園,,公園內的荷花已大多凋謝,僅剩零星幾朵,,荷葉也已開始發(fā)黃,,綠色的或已風干的蓮蓬挺立在荷葉間,預示天氣已涼,,深秋已至,。
寒露以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氣溫將明顯下降,,早晚溫差加大,,冷空氣活動比較頻繁。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在注意飲食平衡的基礎上,,養(yǎng)陰防燥、潤肺益胃,。
在太原,,秋冬季節(jié)養(yǎng)生,莫過于喝上一碗熱騰騰的頭腦,,再吃上幾個燒麥,。“頭腦”是太原特有的一種傳統(tǒng)小吃,,是由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醫(yī)學家傅山發(fā)明,為藥膳食品,,對人體有滋補作用,。“頭腦”又名“八珍湯”,是由黃芪,、煨面,、蓮菜、羊肉,、長山藥,、黃酒、酒糟,、羊尾油配制而成,,外加腌韭菜做引子,特點是益氣調元,,滋補虛損,,活血健胃,具有撫寒喘和強壯身體的作用,。這個小吃在太原已有300多年歷史,每年農(nóng)歷白露到立春期間,,太原市各大飯店,、傳統(tǒng)早點店基本都有“頭腦”供應。
深秋時節(jié),,柿子已經(jīng)成熟,。馮鐵飛/攝
另外,秋季時節(jié),,果蔬豐收,,選擇比較多樣化。此時,,建議大家盡量少吃辛辣刺激,、熏烤等食品,多吃應季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同時,,注意調節(jié)生活節(jié)奏和生活環(huán)境,防止過度疲勞,,戒煙戒酒,。
文化:古建添彩
“地下文物看陜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意即山西的地上文物異常豐富,。截至目前,山西省現(xiàn)存古建筑28027處,,其中,,元代及元代以前木結構建筑509處,占全國80%以上。而山西省內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占全國第一,。
裊裊晨色中,,深秋中的山西古建筑或露出會呈現(xiàn)出另一番景象,與秋色溶為一體,,讓人不由感嘆中華民族神奇高超的建筑藝術,。在木建筑中,最早的當屬朔州市應縣的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建于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建在4米高的臺基上,,塔高67.31米,,是現(xiàn)存世界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筑,也是我國古建筑中的瑰寶,,世界木結構建筑的典范,。
不管你是走到晉北的大同、朔州,,還是山西腹地的太原,、榆次,抑或是晉南的運城,、晉城,,每個城市都有為數(shù)不少的山西古建筑,令人目不暇接,,沉浸其中,。
9月22日,山西省第八次旅游發(fā)展大會工作會議在運城市召開,。今后,,山西省將以“建設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為目標,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動文旅融合發(fā)展。堅持全域旅游理念,,推動旅游業(yè)發(fā)展與城市建設,、鄉(xiāng)村振興深度融合,讓三晉大地壯美的自然景觀更富神韻,、厚重的歷史文化盡顯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