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徐文智)20世紀90年代初,,陜西師范大學歷史系6號教學樓南面毗鄰一條窄巷,,巷子另一側(cè)是體育系專用操場,操場附近有片雜草叢生,、景象衰敗的地方,據(jù)說是隋唐圜丘遺址,。充滿好奇的學生有時會獨自溜出南門,,前去叨擾那靜臥千年的祭壇,凝思遠逝的大唐盛世,,想象當年冬至時的祀天景象,。
2022年仲冬,記者來到圜丘遺址,,在西安天壇遺址公園的碑石前方站立良久,,凜冽的北風激蕩著翻騰的思緒,30余年前圜丘探問的場景在眼前次第浮現(xiàn),。過去遍地蕪草的圜丘,,如今已是保護完好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jīng)過中國社科院的考古發(fā)掘,隋唐圜丘遺址跨過1400多年的路途坎坷,,跋涉蹣跚,,向世人展露出肅穆莊嚴的容顏。
沒有漢白玉的鋪墊,,只是黃土的夯筑,,卻阻擋不住厚重歷史的巨大牽引。沿著天壇遺址公園的甬道,,記者的腳步被牽引到圜丘腳下,。這一刻,悠遠的天穹仿佛傳來連綿不絕的祭天禮樂,,一場恢弘的天子祭天典禮,,在陰極陽至的陰陽轉(zhuǎn)換之際,昭示著對農(nóng)事稼穡的諸多期盼與祝愿,。這一獨特而悠久的中華冬至習俗,,依然長久地影響著今人的思想與生活。
西安天壇遺址公園——隋唐圜丘遺址,。徐文智/攝
國之盛典 冬至祭天
12月22日,,斗指子,太陽黃經(jīng)達270°,。這天,,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與此同時,,太陽將開始走“回頭路”,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向北移動,,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增長。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倍翆儆诙墓?jié)氣中的“四時八節(jié)”之一,。農(nóng)耕時代,冬至在農(nóng)事稼穡和日常生活中占據(jù)重要位置,?!痘茨献?bull;天文訓》記載,“兩維之間,九十一度十六分度之五而升,,日行一度,,十五日為一節(jié),以生二十四時之變”,。西安民俗專家王智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介紹說,,該書首次完整記錄了二十四節(jié)氣與七十二物候,并以冬至日為基礎,,推算出其他節(jié)氣,。
《東京夢華錄》說,“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jié),,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guān)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jié),。”正是所謂的“冬至大如年”,。
據(jù)王智介紹,,農(nóng)耕文明時期的國家政治生活中,冬至祭天乃是“國之大典”,,是國家最為重要的禮儀制度之一,。《周禮》記載,,“祀昊天上帝于圜丘,。冬至日,祀五方帝及日月星辰于郊壇”,。走到西安天壇遺址公園甬道的北頭,,一座用黃土夯筑而成的總計4層、高8.1米,、有12條放射狀陛階的的壇臺狀圜丘橫亙在前,。記者繞著底層直徑54米的圜丘順時針緩行,體會隋文帝,、唐高祖,、唐太宗,、唐玄宗等20位皇帝在此主持冬至祭天的莊嚴隆重:禮樂鳴響,眾人靜穆,,皇帝沿著最寬陛階登上圜丘獻禮昊天,,犧牲、玉帛等祭品隨后在燎壇焚燒,,縷縷青煙直上云霄,,上天也在那一刻仿佛聽到了人間對于風調(diào)雨順、豐衣足食的美好期盼,。冬至圜丘祭天整個流程從冬至之前7日齋戒,,一直延續(xù)到冬至祭天當日鑾駕回宮,虔誠與祝福之意浸潤在各種繁瑣的儀衛(wèi),、樂舞,、輿服環(huán)節(jié)里。
有唐一代,,冬至日與元日都是官方認可的歲時節(jié)日,。《唐六典》中約定冬至日“休假六日”,。天子在長安城南郊圜丘“郊祀”次日,,在長安城北郊含元殿還要舉行盛大的朝會,與天下人同賀冬至節(jié)日,。那一刻,,含元殿上、丹鳳門外,,“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四海一統(tǒng),、繁榮昌盛的場景,,既洋溢著中華民族濃厚的傳統(tǒng)文化,也鑒證著中華民族強烈的文化自信,。
隋唐圜丘北側(cè)整齊佇立著一排粗壯的古槐,,30余年前就已經(jīng)在這里默默守護著先人的祭壇,傾聽著滾滾歷史長河中的問天回響,。記者仰望斑駁的古樹,,透過遒勁的枝杈縫隙,,望著高遠遼闊的昊天,,此刻對于圜丘祭天的諸多冥想,與30余年前的懵懂叩問,,不知哪一幕更接近真實的隋唐祭天大典圖,?
民間過會 冬至如年
冬至祭天始于周盛于唐宋,,到了明清之際則更為尊崇,并且逐漸流傳于民間,,演變?yōu)槠胀ò傩斩良雷娴牧曀?,稱作“祭冬”。除了祭祀先祖,,我國南北方冬至的節(jié)俗名目繁多,,很多與新年習俗接近。從漢代開始,,冬至便有了3天的“小長假”,,盛唐更是有了6天的“黃金周”。因此,,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庶民百姓,冬至前后,,熱鬧如年,。
“天街曉色瑞煙濃,名紙相傳盡賀冬,。繡幕家家渾不卷,,呼盧笑語自從容?!痹笋R臻的《至節(jié)即事》盡情道出冬至日的節(jié)日氣氛,。這一天,人們在祭祖,、拜冬,、團圓、宴飲中享受一年中難得的閑暇,,老師休息,、學生放假、商旅不行,、官府閉門,,熱鬧程度不亞于過年。
作為二十四節(jié)氣發(fā)源地的黃河故地,,自古以來,,陜西關(guān)中各地冬至習俗就充滿了古樸韻味。這里既有年輕人對長者的敬老拜冬,,也有老者給予少年虎頭帽鞋的饋贈,;既有閨中少女數(shù)九消寒畫梅寫九,也有垂髫少年的逛集過會,。說到逛集過會的熱鬧場面,,作為土生土長的關(guān)中人,,記者少時逛冬至會的印象至今清晰如昨。
如果將冬至會的場面比作一幅鄉(xiāng)土民俗畫的話,,筆墨純樸,、顏色斑斕、景致簡陋,、人物鮮活,、場面龐雜,無疑就是這幅畫卷最感人底色,。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咸陽老城近郊,,每到冬至日前后,在麥苗微露的平坦麥地或者郊區(qū)的疏曠土地上,,臨時搭建的綠色帆布帳篷布局成街市模樣,,規(guī)格新舊不一的帳篷擠擠挨挨,里面擺滿了臨近縣客商風塵仆仆拉來的布匹綢緞,、木器家具,。街市中間,幾張老舊的桌椅散落其中,,充當飲食店的柜臺,,再拿一個碩大的鐵皮桶砌出一個煤灶,小伙子呼哧呼哧拉著木風箱,,關(guān)中人民喜愛的各種小吃買賣就可以吆喝張羅了,。看著肉爛湯濃的泡饃,、清香爽口的羊血饸絡,、肥而不膩的肉夾饃等吃食,逛會的鄉(xiāng)民免不了大快朵頤一番,,混個肚圓起身,。更多的空地上,挑著擔子,、趕著小車四面八方趕過來的賣瓷器,、農(nóng)具的小商販,嘻嘻哈哈,,打著招呼,,相互圖個熱鬧。耍把式,、套圈圈,、耍猴、捏糖人的周邊,,圍著小小的一圈人,,叮叮當當、吹吹打打聲中,,鄉(xiāng)民咧嘴一樂,,攤販也賺個便利錢。吸引小孩子們的,,自然是叫賣各種甜食的,,米花糖、蓼花糖,、瓊鍋糖,、吹糖、甄糕等應有盡有,,十分誘人……
逛冬至會,,那種黃土高原民間獨有的喧鬧熱烈氣氛和鄉(xiāng)民洋溢著幸福的張張笑臉,總是深深感染著每一位鄉(xiāng)人,,也牢牢印刻在記者心里,。回想起那時的冬至會,,幾根簡陋的木樁做支撐,、頂端用粗大布條吊著“空中飛人”,腔調(diào)凄惻婉轉(zhuǎn),、戲臺可有可無的秦腔折子戲,,還有那搔首弄耳、逗人取樂的耍猴等雜技場面,,塵封多年的記憶便被喚醒,,不由得閃過那些摩肩接踵的鄉(xiāng)民客商和綿延幾十畝地的集市,心中漫延出汩汩暖流,,愈發(fā)喜愛冬至這個節(jié)氣,,愈發(fā)眷戀冬至帶給普通人家的那種“冬至如年”的祥和喜慶。
家庭團圓 冬至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徐文智/攝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院子里的孩子一邊追逐戲嬉,,一邊用稚嫩的嗓音唱起“數(shù)九歌”,。一旁嘮著家常的大人們聽到這歌謠聲,便紛紛站起身,,相互說笑著招呼著,,趕緊各自回家準備冬至吃食——餃子。
冬至節(jié)氣,,大江南北習俗迥異,,“南湯北餃”形象刻畫出南北方民眾在冬至節(jié)氣飲食上的不同,。這一天,南方人喜吃湯圓,?!皥A”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稱“冬至圓”,,所謂“吃了湯圓大一歲”,,家庭和美團團圓圓。北方人則不同,,形如元寶,、內(nèi)含餡料的餃子,體現(xiàn)了“包容”“消寒”的祥瑞涵義,,一直是北方民眾至愛的冬至美食,。民間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諺語流傳,。
冬至之際,,陜西人對于餃子更懷有一種莫名的偏愛。時近冬至,,家家戶戶從早上便開始忙活,,揮舞刀具在砧板上叮里咣當?shù)囟琊W,甩開膀子抿著嘴唇使勁地和面,,兩手開弓樂呵呵地擠捏出形如耳朵的餃子,,從沸水中撈起飽滿圓潤的餃子,一個兩個三個……嘴里說著個數(shù),,用漏勺盛放到盤碟上,。熱騰騰的水氣還未消散,哼唱著“數(shù)九歌”剛進家門的孩子們便饑不可耐地把頭埋在了盤子里……
除了的“干吃”,,陜西還盛行一種“水吃”餃子法,,就是三秦民眾非常喜愛的酸湯水餃。古城西安的酸湯水餃,,尤為特別,。“先用水或餃子湯調(diào)好酸湯,,選取山西陳醋,、保定醬油、石磨香油,、西府油潑辣子,、香菜、韭黃作酸湯調(diào)料。然后,,把煮熟的餃子撈在調(diào)好酸湯的碗里,,食客們連吃帶喝,回味悠長,?!币灾谱魉釡溍勔环降奈靼舶自普嘛溩羽^廚師長袁宏博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說。
除了“干吃”“水吃”餃子,,冬至時節(jié),西安還有“一餃一形一態(tài),,百餃百餡百味”的餃子宴,,琳瑯滿目,令人難忘,。仲冬的一個午后,,剛一走進西安鼓樓附近的德發(fā)長餃子館,《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就見到了一幅幅造型精美的“餃子畫卷”,,瑤池天鵝,、荷塘月色、百花迎賓……造型各異,,賞心悅目,。與餃子打了37年交道的陜西手工餃子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馬順莉告訴記者,西安餃子宴共有318種花色,,結(jié)合捏塑,、雕塑、組合,、點綴等技藝,,創(chuàng)作出了小兔、金魚,、荷花,、天鵝、壽桃等百余種形態(tài)餃子,。同時,,餃子宴還結(jié)合二十四節(jié)氣不同,配制出不同的餃子餡料,,比如今年冬至餃子就是牛肉韭黃,,剛剛過去的大雪節(jié)氣推出的則是白蘿卜大肉餃子,廣受食客們喜愛,。
餃子,,這種普通的北方面食,被變換出不同的餡料、口味,、形狀,、花型和顏色,承載了豐富多樣的傳統(tǒng)文化韻味,。無論是干吃,、水吃還是餃子宴,冬至吃餃子綿延至今始終未變,,一直是黃土高原餃子文化的精神內(nèi)核,。
從國家層面的祭祀文化,到鄉(xiāng)土閭巷間的民間交流,,延續(xù)至節(jié)氣節(jié)令的飲食流變,,無不寓示著冬至的到來恰如一次陰陽的更迭,人們需要揮別舊的淤積,,積聚新的力量,,隆重、熱鬧,、團圓等元素在這一刻再次滋生,、蔓延、勃興,,周而復始,,生生不息。萬物更始,,自然界本是如此,,生活亦如是。


官方微信公眾號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