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南昌訊(熊錚 記者朱海)近年來,,“低GI大米”興起,,盡管價格比普通大米高出好幾倍,但憑借其“控糖”的賣點,,還是受到了諸多控糖人士,、糖尿病患者的追捧。這種“低GI大米”靠譜嗎,?想要控制血糖,,主食到底應(yīng)該怎么吃?12月10日,,江西省市場監(jiān)管局專門就此發(fā)布消費提示,。
GI——血糖生成指數(shù)(Glycemic index),是指某種食物升高血糖 效應(yīng)與標(biāo)準(zhǔn)食品(通常為葡萄糖 )升高血糖 效應(yīng)的比值,,是一種衡量食品對血糖升降影響的指標(biāo)。GI值在55以下時,,該食物是低GI食物,;GI值在55至70之間時,該食物為中等GI食物,;GI值在70以上時,,該食物為高GI食物。一般而言,,高GI食物進入胃腸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釋放快,,葡萄糖進入血液后的峰值高,;低GI食物在胃腸中停留時間長,吸收率低,,葡萄糖釋放緩慢,,葡萄糖進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慢,。
大米的主要組成成分是淀粉,,淀粉根據(jù)其消化速率可分為快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抗性淀粉,。抗性淀粉也叫難消化淀粉,,是一種新型的膳食纖維,,其不能被小腸消化吸收和提供葡萄糖,在大腸可被腸道微生物發(fā)酵,產(chǎn)生短鏈脂肪酸和氣體,?!暗虶I大米”的抗性淀粉含量顯著高于普通大米,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峰值,,維持血糖平穩(wěn),,有一定科學(xué)依據(jù)。
相較于吃普通大米,,吃“低GI大米”的確具有一定的減少熱量攝入和減緩血糖升高的效果,。但是,“低GI大米”價格高,,且口味偏硬,,并非最優(yōu)選擇。普通大米與粗糧合理搭配,,也可達到與“低GI大米”類似的效果,。
例如:米飯+雜豆。將適量黑豆,、鷹嘴豆,、花蕓豆、黑蕓豆與大米一同食用,,或者用扁豆替換一半米飯,,有助于餐后血糖反應(yīng)下降。雜豆屬于低GI食物,,抗性淀粉含量顯著高于精白米,,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植物蛋白等成分,,用它們來替代部分米飯,,能更好地控制血糖,還有益于預(yù)防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
米飯+燕麥米,。將全粒燕麥或去種皮燕麥與大米1:1混合煮制時,其GI值均顯著低于白米飯,。這主要歸功于燕麥中的β-葡聚糖,,它屬于水溶性膳食纖維的一種,能吸水膨脹,,吸水后還具有較高的黏度,,在胃中能夠延緩食物排空的速度,減緩消化酶對碳水化合物的水解,,抑制葡萄糖在小腸內(nèi)的擴散和吸收,,減緩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有助于維持血糖平穩(wěn)。
米飯+玉米,。玉米的GI值只有55,,屬于中等GI食物,和高GI的大米混合,,能降低整體的GI值,,有利于延緩餐后血糖的上升。
江西省市場監(jiān)管局提醒廣大消費者,,對“低GI大米”確有需求的消費者,,要選擇信譽好的品牌,查看包裝上是否明確標(biāo)注為“低GI大米”,,并查看成分,、生產(chǎn)日期和保質(zhì)期等信息,仔細(xì)閱讀營養(yǎng)成分表,,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米種,。同時,口感和品質(zhì)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可以先觀察米粒的顏色,、形狀和氣味,再根據(jù)自己的口感偏好進行選擇,。
此外,,通過普通大米搭配粗糧的方式控制血糖的消費者,,要循序漸進,,突然增加或減少粗糧的進食量,會引起腸道反應(yīng),。建議消費者逐漸增加粗糧的攝入量,,以幫助腸道適應(yīng)。


官方微信公眾號

官方微博